古西域国名。《汉书?小宛国传》载:王治圩零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户百五十,口千五十,胜兵二百人。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五百五十八里,东与?羌接,辟南不当道。小宛国在今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由于其南为可可西里山,所以比较偏僻。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为古塞种人,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之民族。
精绝
古西域国名。《汉书?精绝国传》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有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精绝也是以定居农耕为本的国家、同为塞种,位于龟兹,渠犁之南,东接且末,西界?弥。东汉明帝间(公元五十八――七十五年),为鄯善所并。
代表精绝文化的遗址是民丰遗址(在今新疆民丰县北三百里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中),遗址中发现的诸多文物证明,精绝国为塞种定居民族。自西汉至两晋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府管辖。大约在三世纪后期,因流沙南移其国不久消失。
戎卢
古西域国名。《汉书?戎卢国传》载:“戎卢国,王治卑品城。去长安八千三百里,户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胜兵三百人。东北至都护府治所二千八百五十里。东与小宛、南与?羌(此处有误,应再东与?羌)接,西与渠勒接,辟南不当道。”戎卢的分布地在今新疆民丰县正南,尼雅河上游地区,为定居农业民族,属塞种。
?弥
古西域国名。又名枸弥,?罕、宁弥。《汉书?迂弥国传》载:“?弥国,王治?弥城。去长安九千二百八十里,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万四千,胜兵三千五百四十人,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一人,译长二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五百五十三里,南与渠勒,东北与龟兹,西北与姑墨接,西通于阗三百九十里。”?弥国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人数最多,对外交往也较多,故有译长两人。其分布地在今民丰县正西的于田县,而?弥城又在于田东北。西汉时先后属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管辖,东汉阳嘉四年(公元一三二年),敦煌太守立前王宗族成国为拘弥王,嘉平四年(一七五年),戊已校尉西域长史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三国时属魏,后附于?。
渠勒
古西域国名。《汉书?渠勒国》载:“渠勒国,王治?都城,去长安九千四百五十里。户三百一十,口二千一百七十,胜兵三百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八百五十二里,东与戎卢北与?弥接。渠勒在今于田南地在克里雅河上游,昆仓山麓,文中提到、西与?羌接有误。?羌地处最东,不可能接。
于阗
古西域国名。《汉书?于阗国传》载:“于阗国,王治西城。去长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户三千三百,口万九千三百,胜兵二千四百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骑群君、东西城长,译长各一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南与?羌接,北与姑墨接。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今罗布泊),河源出焉。多玉石。”西城在今和田县南,于田河上游的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之间。东城在今和田正东的玉龙喀什河东岸。南与?羌接也有误。于阗地域较广,南至昆仑山,北至塔里木盆地中部,东于田、西皮山,于田河从中流过。于阗汉时在?弥国境内。为?弥属国,后强盛,并?弥。居民从事农牧,多桑麻,产美玉,丝绸、地毯。有文字。西汉时传入佛教,北宋时改信伊斯兰教。张骞通西域后,属西域都护。东汉初为莎车所并。至广德王时击灭莎车,势力强大。和帝永元六年(九十四年),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击败焉耆,后又灭东黑汗。西晋时封其王为亲晋于阗王。南北朝时属北魏,唐时在其地置毗沙都督府,归安西都护管辖。后晋天福三年(公元九三八年),封其王李圣天为“大宝于阗王”。北宋时为回鹘黑汗所并。旧名于阗县,今名和田县。于田为白种和突厥之混合种。有说其先仍为塞种,操伊朗语之“胡人”。于阗有自己的文字。
莎车
古西域国名。《汉书?莎车国传》载:“莎车国,王治莎车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户二千三百三十九,口万六千三百七十三,胜兵三千四十九人。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骑君备西夜君各一人,都尉二人,译长四人。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七百四十六里,西至疏勒五百六十里,西南至蒲犁七百四十里。有铁山,出青玉。”莎车国在今叶尔羌河中游地区,莎车城即今莎车。是西域南道最西的一个国家,是要冲之地,相比之下,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