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强盛,对外交往也较多,莎东与汉朝关系十分密切,曾以王子质于汉。三国时属魏。附于疏勒,南北朝时称渠莎。
北道十二国
狐胡
古西域国名。《汉书?狐胡国传》载:“狐胡国,王治车师柳谷。去长安八千二百里,户五十五,口二百六十四,胜兵四十五人。辅国候,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到都护治所千一百四十七里,至焉耆七百七十里。”是西域城廓诸国人数较少的一个小国。柳谷在今乌鲁木齐东南,吐鲁番西北。文中说西至都护府有误,应为西南至都护府。因为西域都护治乌垒城(在今轮台县东部野云沟)。
山国
古西域国名。《汉书?山国传》载:“山国,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户四百五十,口五千。到焉耆百六十里,西到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山国的地域范围,在今博斯腾湖东南,王城所在不详。故颜师古注曰:“常在山下居,不为城治也。”因名山国。文中载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有误,应为西北至危须二百六十里。因为危须在博斯腾湖以北。其国所需谷物均依赖危须和焉耆。
危须
古西域国名。《汉书?危须国传》载:“危须国?王治危须城。去长安七千二百九十里,户七百,口四千九百,胜兵二千人。击胡候、击胡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击胡君、译长各一人。西至都护治所五百里,至焉耆百里。”危须地域在博斯腾湖北岸,治所在今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北之和颐。
焉耆
古西域国名。《汉书?焉耆国传》载:“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去长安七千三百里,户四千,口三万二千一百,胜兵六千人。击胡候,却胡候、辅国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左右君、击胡君各二人,译长三人。西南至都护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与乌孙接。近海水多鱼。”焉耆的分布区较为集中。在博斯腾湖西北岸,今焉耆回族自治县为其治所。由于紧*博斯腾湖,故多鱼。文中提到北与乌孙接有误,当为西北与乌孙接。焉耆原名焉支(属大日氏乌绎部)、作乌耆,乌缠、阿耆尼。《西游记》中称乌鸡国。国内有九城。辖地包括今焉耆、库尔勒,和顾、尉犁一带。居民从事农业、渔业、畜牧。有文字。初属匈奴,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属西汉西域都护府。西汉末又属匈奴,东汉永元六年(公元九十四年),班超击破之,又内附。北魏时,一度属北魏与北周亦有往来。唐初附西突厥,后属唐,为唐羁縻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管辖,现为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
尉犁
古西域国名。《汉书?尉犁国传》载:“尉犁国,王治尉犁城。去长安六千七百五十里。户千二百,口九千六百。尉犁候、安世候、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至都护治所三百里,南也鄯善、且末接。”尉犁在今博斯腾湖西南。文中说南与鄯善接有误,应为东南与鄯善接。
渠犁
古西域国名。《汉书?渠犁传》载:“犁国,王治渠犁城。都尉一人,户百三十,口千四百八十。胜兵百五十人,东北与渠犁、东南与且末,南与精绝接,西有河、至龟兹五百八十里。”渠犁,在今库尔勒市,孔雀河从其西流过。文中的东南与且末,南与精绝接有误,应为南与且末,西南与精绝接。
乌垒
古西域国名。《汉书?乌垒传》载:“乌垒,户一十,口千二百,胜兵三百。城都尉、译长各一人。与都护府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乌垒在今轮台县东北,是当时汉西域都护的治所。人口很少,户口有误,但地理位置很重要,处在西域的中心,其南至渠犁有误,应为东南至渠犁。户一十,也有误。
龟兹
古西域国名。《汉书?龟兹传》载:“龟兹国。王治延城。去长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大都尉丞,辅国候、安国候、击胡候、却胡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左右力辅君各一人,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却胡君三人,译长四人。南通精绝,东南与且末,西南与?弥、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能铸铁,铸铅。”
龟兹是西域城廓诸国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所建大国。从政权建设角度看,职官制度较完备。其治所在今库车。北有天山流下的雪水,南有塔里木河,农业相当发达。龟兹又名鸠兹、屈茨、归兹、屈支、丘兹等。梵名苏伐勃?,意为金花。其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冶炼、酿酒业也比较发达。有文字,擅长音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