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东起里海、西至莱茵河,公元四五一年沙隆之战失败,四五三年阿提拉逝世,帝国迅速瓦解。十六国时,入居塞内的匈奴族刘渊自称汉王,存在二十五年(中间改国号为前赵)亡于后赵。赫弗铁连氏建夏,存在二十四年,亡于吐谷浑。沮渠氏建立北凉存在四十二年,亡于北魏。匈奴是以犬和狼为图腾的古老民族之一。
柔然
古族名。一说是东胡苗裔,一说是匈奴别种,又名“蠕蠕”、“芮芮”、“茹茹”。始祖木骨闾郁久闾氏原为鲜卑贵族奴隶,四世纪时率众万余人逃亡,依附纯突邻部。至其子车鹿会时始有部众,首领属鲜卑族,部民多为高车突厥族,后渐强大,自称柔然。始建庭于额(音遏)根河上游粟水一带。五世纪至六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首领社仑在四0二年自立为可汗。最盛时,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阴山,东北到大兴安岭,东南至西喇木沧河,西达准喝尔盆地。先与北燕、后秦友好,曾数犯北魏。前后存在二百余年。后臣服于北魏,再后为突厥消灭(公元五五五年),余部入关中,一部分人逃至中亚和欧洲。
突厥
古族名(广义包括铁勒各部落)。公元六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首领阿史拉原为柔然锻工、后至首领土门时,率众击败铁勒收众五万余落,五五二年破柔然,建政权于鄂尔浑流域上游的都斤山。被称为突厥第一汗国或前汗国。疆域最广时,东至辽海。西达里海(一说咸海),南至阿姆河南、北至贝加湖北。有文字、官制、刑法、税法等。从西魏、陈、齐、周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强大民族。当时西魏、北周、北齐及隋末不少起义首领,包括李渊、均争向突厥求助。齐、周两朝还争向突厥献媚,联姻,并不断厚输财扬,突厥日益骄横。陀钵可汗曾对其下说;“但使我在南边两儿常孝何忧于贫。”隋文帝即位后,不再给突厥送礼,突厥怨叛,起兵入寇,文帝采用长孙晟“离间强部,扶助弱部,远交近攻”之计终于制服突厥,后一度属隋。隋开皇二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突厥。语言为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唐贞观四年被降东突厥,高宗永徽元年击擒东突厥车鼻可汗,东突厥亡。显庆二年破降西突厥,西突厥亡。永徽二年(六八0年)突厥反唐复国称后突厥,并有铁勒诸部及黠戛斯骨利干等地。七四四年唐破后突厥,七四五年回纥灭后突厥。突厥故地全归回纥所有。在内蒙乌兰察布草原岩画中有大量的突厥古文字符号。还有大量的山羊图,山羊是突厥汗国的象征,唐阙特勤碑额上的山羊符号与岩画上的山羊图形十分相似。
突骑施
古族名。原属西突厥。唐武则天时,势力渐盛,圣历中(六九0―七00),徙牙帐于碎叶川(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流域)为“大牙”,以伊丽水(今伊犁河流域)的“牙帐”为小牙,有文字。玄宗开元前,黄姓苏禄部强盛,开元后,黑姓苏禄部代兴,屡遣使朝唐。突骑施苏曾娶吐蕃,东突厥,唐三国女为可敦,后因使者在安西受辱,苏禄反唐攻安西、唐与大食曾联兵攻之,以后战败被部属杀死。代宗大历初(七六六年),葛逻禄强盛遂取代突骑施,占有西突厥故地五弩失毕地区,包括碎叶城,怛逻斯城。
葛逻禄
古族名。突厥之一支,有三姓,一是谋落,一是炽俟,一是踏实力,常称三姓葛逻禄,唐初属薛延陀,后属西突厥乙注车鼻可汗,唐平乙注后,归唐。显庆二年(六五七年)唐以谋落部为阴山都督府,炽俟部为大漠都督府;踏实力部为玄池都督府,后又分炽俟部一部为金护州。天宝中,助回纥攻后突厥,强盛后取代突骑施占有西突厥故地,统治七河流域,建牙于碎叶城(在楚河南)。德宗贞元五年(七五九年)曾与吐蕃、白服、突厥连兵攻回纥后失败,一时在漠北、西域形成回鹘,黠夏斯、吐蕃、葛逻禄、大食五国争斗的局面。文宗开成五年(八四0)漠北回鹘汗国亡。大部西迁。其中十五部进入葛逻禄境内。十世纪中叶,与回纥等族建立喀喇汗国(黑汗国)。十二世纪初,服属于西辽,后名哈喇鲁,降元。葛逻禄是突厥诸部中最先接受伊斯兰教的部落。
铁勒
古族名,汉称丁零,后音变为敕勒、狄历铁勒等。因所用车车轮高大又称高车。隋以前分布甚广,东至独洛河(今图拦河)以北,西至西海(今里海)。分西部铁勒,北部铁勒,东部铁勒三部。以后,东部铁勒西迁与西部铁勒会合在交河西北自立为王,首领阿伏至罗为“侯娄匐勒(匐音泌)大可汗,北部铁勒奉回纥部树者为主,先臣属北魏,后分属东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与回纥为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