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新三国终结者 > 八、中国异族及其国家(一)

八、中国异族及其国家(一)

魏志)。两汉时也世代向汉朝贡。晋至南北朝时,多次受鲜卑族慕容氏和高句丽的袭击。因国事渐弱,五世纪时,居地被??(勿吉)所占,余部迁入高丽境内,后为高丽所灭。前后延续六百余年。

豆莫娄,夫余之后,一部迁嫩江东,又名达莫娄。

高句丽

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名、国名。亦作高勾丽。属,貊系统。汉武帝时置玄菟郡,属县有高句丽,因族名县,其地约当古盐难水(今浑江)及小辽河流域(今苏子河一带)。

高句丽于西汉末年建国,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祖先为夫余。

高句丽建国后,仍属汉玄菟郡。后屡次侵汉,汉降之。三国时曾助曹魏司马懿讨孙渊,后又侵魏,魏降之。

以后,高句丽和鲜卑慕容氏互相争战不已,终于被后燕降服。

南北朝时长期臣服于北魏,接受北魏封赠,后迁都平壤,成为朝鲜半岛三国之一。改称高丽。

女真

古族名。亦称女直,来源于唐代黑水??。五代时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下游。原为辽的属部。北宋末年(一一一四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于一一一五年建立金政权,称帝,前后共一百一十五年。至一二三二年后为元所灭。

金亡后,至一五八三年,建州女真兴起,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一六一六年称帝,国号金(史称后金)至一六三五年,皇太子极嗣立又改女真族为满州,一六三六年太子极即皇帝位是为清太宗,又改国号为清。

古族名,其先为燧人氏。古代汉民族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戎的支系部族因居的地方不同而名称不同。殷周时有犬戎、绲戎、鬼戎、?狁(又名猃狁、荤粥、獯粥、熏育、熏允等)。春秋时有巴氏之戎、北戎、西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骊戎、茅戎等,在秦之西北还有狄、?、冀之戎和义渠、大荔之戎、姜戎、姬戎、陆浑戎,战国时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小戎等。这些戎的部落在与汉族或同族间的斗争中,均被消灭或融合了。如徐戎为吴所灭,鬼戎(鬼方)为周所逐,秦所灭,?狁早在黄帝时就被逐北迁,其余在后来均为齐、秦、楚、燕所灭。有些戎族如姬戎、姜姓之戎,本是周人,只是因文化,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周人也把他们称之为戎。犬戎在周秦时为汉族在北方的主要强敌,又是匈奴之先民。汉族史藉有时又把羌和戎连称,把戎和狄连称。

古代汉族史藉对住在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狄亦作翟。其先为荤粥,传说在殷代为鬼方,周代为?狁。春秋时长期活动于魏、宋、齐、鲁、邢各国之间,公元七世纪时分为赤狄、长狄、白狄三部。他们又各有支系,统称北狄。秦汉以后,也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狁在春秋时叫戎或狄,是匈奴的先民。

匈奴(胡)

古族名,国名。是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活动于长城以北广大漠区。第一个单于驻头曼城(今蒙古包头市境内)。战国以前又称胡。胡,是匈奴的自称,又是他称。汉族史籍把住在东边的称东胡,住在西边的称西胡,西胡又是汉族对匈奴及其以西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住北边的称北胡。匈奴经常侵犯汉朝北方和西域各族。公元前二0九年,冒顿杀其父头曼,废推举制自立为单于。冒顿在位期间,势力最盛,控弦之士达三十万,南并楼烦、东灭东胡,西逐月支,北服丁零等族。到老上单于时,又从伊黎河流域逐走月氏,服乌孙,遂成东至辽河,北抵贝加尔湖,南至长城,西至葱岭的一个草原大国。汉武帝时曾两次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和李广深入漠地二千里大败匈奴于?颜山(今杭爱山南支)、狼居胥山(今乌兰巴托东侧)。以后匈奴分为南北匈奴。南匈奴附汉,屯居朔方、五原、云中一带(今内蒙地),助汉守边。北匈奴留居漠北,仍经常入侵北方内地,燕、赵、秦曾分别筑长城以御之。东汉明帝、和帝时曾派祭彤、吴棠(出高塞阙),窦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居延塞)、来苗、文穆(出平城塞),分四路出击,大败北匈奴于天山和蒲类海,两次夺得伊吾城(今哈密),窦宪、耿秉又大败北匈奴于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国和杭爱山),降者二十万人,命班固刻石而还。永元三年窦宪率汉军再次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匈奴战败后,便离开了蒙古高原,向西远徙,从此,便一蹶不振,其故地全部被鲜卑族占领。留下的余部曾建立悦般国,其王仍称匈奴王。西迁的北匈奴曾在四世纪到欧洲,四世纪末战胜阿兰人、东哥人,又战胜罗马帝国,建立匈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