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新三国终结者 > 八、中国异族及其国家(一)

八、中国异族及其国家(一)

九夷的封稀氏又名豕韦。室韦又是皮屋(蒙古包),的译音又名失韦。豕韦是以养猪为生的一个氏族。在??之北。下有五大部、数十小部,臣属突厥。唐时从太宗至懿宗与唐友好。以后蒙兀室韦部与鞑靼族融合,成为以后蒙古族之皇室。语言与契丹同,蒙兀室韦是钵室韦的分支,钵室韦的先民是西周前的彭或发的分支。

三代前古族名。肃慎东胡契丹的远祖之一。初名幺和系,善造车,少昊之后。夏代奚仲为车正。活动在辽东半岛以及环渤海地区,商代为诸侯国,南北朝时称库莫奚与契丹同是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先是服属于突厥(在契丹西),唐太宗时内附。唐在奚置饶乐都督府,改五部为五州,任大酋长可度者为都督。赐姓李,安史之乱前常叛唐,唐末、契丹渐强,奚被契丹征服,逐渐与契丹融合。奚最强时与契丹并称“两蕃”。语言与契丹同,奚为以手作辩之示。

鸟桓

古族名。东胡的一支亦称鸟丸,战国以来常与匈奴、鲜卑联合骚据燕赵北方沿边各郡。燕赵曾筑长城以御之。汉初附匈奴,武帝以后附汉,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塞之外。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鸟桓,俘二十万人,以后辽东太守公孙康又击之,迁鸟桓万余落入中原,部分留居东北,后渐与各地汉族和其它民族融合。语言与鲜卑同。

肃慎

古族名。亦作“息慎”、“稷慎”,其先为玄夷,传说舜时已与中原有联系。源于夏、商之前,臣服于周。曾贡?矢、石弩(有毒之弓箭中人即死)史家多认为秦汉和隋唐时挹娄、勿吉、??、女真(又名女直)等族均和它有渊源关系。

挹娄

古族名。来源于肃慎。是肃慎系统的一支,公元前三世纪至五世纪分布在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吓游。东滨大海、住土穴、种植五谷、好养猪、织麻布、作瓦鬲,也从事狩猎。产貂皮、赤玉。各部落自有首领,父子相传。自汉以来受夫余奴役,三国曹魏黄初(二二0至二二六年)中,才摆脱了夫余的统治,向魏纳贡。北魏时称勿吉、??。肃慎族除挹娄外,尚有裨离、养云、寇漫汗、一群、牟奴、模卢、末利、蒲者、绳余、沙楼等国,前四国曾向中原朝贡,后六国归东夷校尉统管。

??(末合)

古族名。来源于肃慎,是肃慎系统的一支,两汉时称挹娄,北魏时称勿吉。隋唐时称??。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部落众多,后发展为粟末、伯咄、安东骨、指涅、号室、黑水、白山等七大部。其经济文化生活已比肃慎勿吉时较高,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兼狩猎。北朝至隋时多次朝贡。唐武后圣历元年(公元六九八年)

??诸部和高句丽一部,以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首建立渤海国,初称振国,亦称震国。玄宗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派崔忻至渤海,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设置勿汗州,加授为勿汗都督,改称渤海。渤海也按汉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以后经常至长安朝贡,请封号,并多次派学生到京师学习文化。最盛时有五京一十五府,六十二州。上京设在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东京城镇),辽太祖天显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被灭。??在五代时称女真。渤海,本是??粟末部,属高丽。高丽亡,粟末据挹娄的东牟山,首领大祚荣建国称王。开元十年(公元七二二年)唐封黑水??大酋长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开元十三年,在此置黑水军,次年又置黑水都督府。

古族名。亦称“貉”,秦汉时与貉并称,其后史家注明貊居北,貉居东北。又注明:“貉即貊也。”以后貉貊往往连称。或异写作“貉”,“秽貉”、“藏貊”。一说“貊”即山戎”,一说来源于“北发”。或以为“貊”散处中国北方,“貊”居东北,因族类相近,语言相通,遂逐渐融合为一族。秦汉以来,聚居在嫩江、松花江一带称为夫余。一部分向东迁徙,分布于鸭绿江,图门江一带。貉、都是高句丽的分支,或高句丽之先民。

夫余

古族名。国名,又称“扶余”、“凫余”,为貉族之国,本地也。分布在松花江中游平原上。最早建国在今吉林市,以后迁农安,并以今吉林农安为中心,南至今辽宁省北境,东与“挹娄”接,北有弱水(黑龙江)。从事农业,产五谷,又出马、貂、赤玉、大珠。用栅作城,有宫室、仓库、牢狱。部落首领有“马加”、“牛加”等称号。邑落有豪民,名下户皆为奴仆。法律严苛,杀人者死,没其家人为奴隶(三国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