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3章 张家口市《沽源县 》

第3章 张家口市《沽源县 》

种野花次第开放,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草甸内修建了木栈道,游客可以沿着栈道漫步其中,穿梭于花丛间,尽情呼吸着清新的花香,还能登上观景台,俯瞰整片草甸的壮美景观。五花草甸不仅是观光胜地,还承载着当地的生态教育功能,游客在此能直观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二)人文景观

- 梳妆楼元墓:位于沽源县城东7.5公里处的小宏城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墓葬形制独特,外观呈蒙古包形状,通体用青砖砌筑,顶部为穹窿顶,平面呈八角形。关于墓主人身份,学界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之墓。楼内保存着精美的壁画和雕刻,壁画色彩鲜艳,描绘了元代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雕刻工艺精湛,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梳妆楼元墓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建筑和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和考古学者前来探秘。

- 九连城遗址:金代昌州城遗址,地处沽源县九连城镇政府所在地。城池呈正方形,边长约1公里,城墙残高3 - 5米,四角设有角楼 。城垣夯筑而成,夯层清晰可见,城墙外侧还分布着马面等防御设施。城内曾出土大量金代文物,如陶器、瓷器、铁器、铜钱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当年城池的繁荣。九连城在金代是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重镇,扼守着交通要道,如今虽只剩断壁残垣,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昔日的雄浑气势,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 小宏城遗址:元代察罕脑儿行宫遗址,位于沽源县城东北7.5公里处。该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300米 。行宫是元朝皇帝巡幸两都时的重要驻跸之地,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遗址内曾出土汉白玉柱础、琉璃瓦等建筑构件,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反映出元代高超的建筑技艺。小宏城遗址对于研究元代宫廷建筑、政治制度以及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让人们得以窥见元朝皇家的生活风貌。

四、古刹、寺庙与道观

- 开平寺: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辽代时期就已存在,是沽源地区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寺庙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环境清幽。原有建筑包括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殿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然而历经岁月沧桑和战乱,部分建筑已损毁,但残存的山门和部分墙体仍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寺内曾珍藏着大量的佛经和佛像,其中一些佛像雕刻精美,造型庄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每逢佛教节日,周边信众会前来上香祈福,香火旺盛,开平寺也成为了当地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 关帝庙:位于沽源老城区,是为祭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而建。庙宇始建于清代,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民居特色与传统庙宇规制。庙内主殿供奉着关羽神像,两侧侍立关平、周仓像,神像造型威武,神态逼真。殿内墙壁上绘有关羽生平事迹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展现了关羽“忠义仁勇”的形象。关帝庙不仅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地,也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举办地,每年庙会期间,会有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活动,吸引着大量群众前来参与,热闹非凡。

五、特色美食:舌尖上的沽源

- 莜面窝窝:沽源的莜面窝窝堪称一绝。莜麦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用莜麦磨成的面粉制作而成的窝窝,口感筋道,营养丰富。制作时,将莜面用开水和成面团,揪成小块,在光滑的石板上用手掌推成薄片,再卷成筒状,整齐地码放在蒸笼里,形似蜂窝。蒸熟后的莜面窝窝搭配羊肉臊子、蘑菇卤等汤汁食用,鲜香可口,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家乡的味道。莜面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是兼具美味与健康的特色美食。

- 手把羊肉:选用当地草原上散养的优质羔羊,将羊肉切成大块,放入锅中,加入简单的调料,用清水煮熟。食用时,直接用手拿着肉,蘸上韭菜花酱、蒜泥等佐料,肉质鲜嫩多汁,没有丝毫膻味,原汁原味地展现出羊肉的鲜美。手把羊肉是蒙古族的传统美食,也是沽源人招待贵客的佳肴,在餐桌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尽显草原儿女的豪爽热情。

- 油炸糕:这是沽源人喜爱的传统小吃。以黄米面为皮,豆沙、枣泥等为馅,将包好馅料的糕坯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刚出锅的油炸糕外皮酥脆香甜,内馅软糯香甜,咬上一口,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令人回味无穷。油炸糕不仅是日常的美食,在春节、婚庆等重要场合也必不可少,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