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北专区 。1948年9月10日,平定堡第二次解放,隶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晋察冀边区北岳区察北专区;12月28日,宝源县全境解放,隶华北人民政府北岳区察北专区 ;1949年1月15日,隶属华北人民政府察哈尔省人民政府察北专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沽源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0年8月28日,沽源与宝昌分设,沽源县治平定堡,隶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2年4月18日,沽源县隶华北行政委员会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2年11月15日,撤销察哈尔省建制,沽源县隶河北省张家口专区 。1958年9月19日,沽源县所辖行政区域并入张北县,县治张北,隶张家口专区 。1959年5月13日,撤销张家口专区,改隶张家口市 。1961年5月25日,恢复沽源县,县治平定堡,隶张家口专区 。1967年12月,张家口专区更名为张家口地区,沽源县隶属之 。1993年6月19日,实行地、市合并。7月1日,张家口地区与张家口市正式合并为张家口市,沽源县隶张家口市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沽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沽源的文化不断发展演变。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辽代时,这里为皇家出猎捺钵区,承天皇后在此建凉殿;金世宗常率群臣在此避暑狩猎,金莲川的美景令其赞叹不已,还专门下诏保护当地植被 。元朝时期,金莲川幕府的建立,更是汇聚了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中原的儒家文化、北方的草原文化以及西域文化在此交融,为沽源文化注入了多元基因。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深刻地体现在沽源的民俗风情中。当地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沽源东路二人台”极具特色,其唱腔融合了蒙古族长调的悠扬与汉族民歌的明快,表演形式活泼诙谐,演员们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和幽默的对白,演绎着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深受百姓喜爱。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街头巷尾都会响起二人台的曲调,热闹非凡。
沽源的民间手工艺同样彰显着文化融合的魅力。蒙古族的皮雕技艺与汉族的刺绣工艺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皮具刺绣。匠人们在牛皮、羊皮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再辅以色彩鲜艳的丝线刺绣,制作出的钱包、皮靴、挂饰等,既保留了草原文化的粗犷豪放,又融入了农耕文化的细腻精致。此外,剪纸艺术在沽源也颇为盛行,心灵手巧的妇女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便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内容涵盖了草原风光、农耕场景、神话传说等,反映着当地百姓的生活与信仰。
在传统节庆方面,沽源既有中原地区的春节、中秋等节日习俗,又保留着浓郁的草原特色。比如春节期间,除了贴春联、吃饺子,当地还会举办热闹的社火表演,舞龙、舞狮队伍走街串巷,而蒙古族同胞则会穿上华丽的民族服饰,举行赛马、摔跤等传统竞技活动,不同民族共同欢庆,展现出团结和谐的氛围。
三、必游景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
(一)自然景观
- 闪电湖:闪电河自南向北奔流,在沽源境内形成了这片美丽的湖泊。湖面广阔,水波荡漾,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镶嵌在草原之上。湖畔水草丰美,野花遍地,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草漫步。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湖中游览,感受微风拂面,欣赏两岸的自然风光;也能在湖边垂钓,享受片刻宁静。每到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金光闪耀,景色美得令人心醉,是摄影爱好者的绝佳取景地。
- 天鹅湖:原名库仑卓尔,占地25.8平方公里 ,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大批天鹅、大雁、灰鹤等珍稀鸟类在此停歇、觅食、繁衍。洁白的天鹅在湖面优雅地游动,或引吭高歌,或低头梳理羽毛,与蓝天、碧水、草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景区内设有观鸟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候鸟的灵动身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生机。此外,天鹅湖周边还配备了完善的休闲设施,如露营地、烧烤区等,适合家庭出游和朋友聚会。
- 五花草甸:位于沽源县城南7.5公里处,拥有华北地区保存最完好、植被覆盖率最高、最具观赏性的天然草甸 。每年6 - 9月,这里就变成了花的海洋,金莲花、芍药、百合、萱草等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