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九月青城 > 第112章 永王之乱

第112章 永王之乱

韦雪下得山来,卖了马车,换成两匹快马,准备西行。刚刚行了不到数十里,就看见前方旌旗招展,锣鼓宣扬,正有大队人马朝自西而来。二人退到路边观瞧,果然看见队伍最前面的大旗上飘舞着“唐”和“璘”的字样。正是永王李璘大刀阔斧的向东南开拔,看来不日李白也将与其会合。

二人绕过永王的部队,先朝北行,越是接近两军争夺的地界,景象越是凄苦。_x,s+h!a¨n+j~u-e^./c¢o/m!老百姓流离失所,拖家带口的逃难。伤兵拖着残肢断臂,还有逃兵沿途抢掠,饿殍满地,惨不忍睹。乐山和韦雪一路上数次出手,或惩治凶徒,或救济老弱,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乐山和韦雪离开之后,李腾空站在李白的院门前楞了一会,天上又开始下雪了。腾空抬头看看天,一片片雪花落在她的面纱上,一年又过去了,你离开我已经二十个春秋了。

“腾空,进来吧,下雪了。”蔡寻真在屋内召唤着李腾空。

“刚才话没说完。”李腾空回到房间里重新坐下,“太白先生此去,责任重大。”

“先生尽请吩咐。”李白对腾空态度恭敬,以先生相称。

“李璘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他与李亨有嫌隙,又得李隆基喜爱,这次李隆基封他四道节度使也是针对李亨,但是造反他还是不敢的。”

“嗯,先生所言极是,我与李璘有过数面之交,阳春白雪他行,雄心壮志却无。”

“所以太白先生此去,我有两条拙计要与郎君商讨。”

“先生锦囊,必是妙计。”

“李璘有一子,名李偒,乃襄城郡王。此人勇武有力,好大喜功,郎君可怂恿他建功立业、割据一方。李璘无大智,易为其子裹挟。”

李白点头称是。

“其二,先生此番带五千两黄金去,拿一些出来贿赂李偒,其余都献与李璘,让李璘招兵买马。”

“五千两黄金虽可招募数万士兵,但后续军需粮草并不足够,还是难以和李亨抗衡。”

“先生说的极是,五千两可以吊起他的胃口,但又不足够成大事。骑虎难下,他就不得不东去江宁,占据江东。如今只有江淮富有,未遭破坏,乃天下粮仓,诱李璘擅自东巡,这就是造反。”

“先生真乃神人也。”

“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是我教中人,我会让他想办法故意激怒李璘出兵,再禀明李亨其弟不听劝阻,蓄意造反。李亨本就对李隆基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不满,有这几条实锤,必定起兵平叛。”

“我记下了。”

“永王不会对李亨有太大的威胁,也造不成更多的百姓伤亡,但会让李氏父子进一步反目,这就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蔡寻真补上了一句。

“永王事败,先生必受牵连,可尽早离开,以免有性命之虞。”

“先生忘记了,李白少时曾经跟随大唐第一剑客学习剑术。”李白指了指背后那副字,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可不是说说的。武功虽不如刚才那位小友,自保尚且不在话下。凡我教之人,皆受教主大恩,死生早已置之度外,在下必会盯着永王到最后。”李白又饮一杯,顿时豪气干云。

三人商讨完毕,蔡李二人冒雪离去,李白也收拾行装准备启程。

走在回去的路,之前乐山和韦雪的脚印已经被新雪盖住了,白茫茫一片大地,仿佛谁都没有来过。李腾空摘下了面纱,任由寒风卷挟着雪片吹在脸上。李腾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呼出的白气升腾在眼前。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但应该是你想看到的。”李腾空对着白雪茫茫的天空说道。

李白下得山来,永王李璘已在大帐等候。李白将五千两黄金分作两份,一份献给了永王,一份私下塞给了永王的儿子李偒,二人均大喜,对李白重视有加。

按着李腾空的计策,永王果然一步步走上擅自东巡之路。李璘擅自率领水军,沿着长江而下,派带甲士兵五千人直奔广陵,以浑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军势浩大。永王在儿子李偒和众谋士的簇拥下,一路威风凛凛、得意洋洋,已然一副帝王之态。李白更是沿途连做赞歌十一首,是为《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璘一路自以为是,但肃宗李亨已有了警惕。先是江陵长史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璘奔赴唐肃宗那里,将李璘的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