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九月青城 > 第110章 陈涛斜

第110章 陈涛斜

史天赐护送杜鸿渐来到巴蜀,在成都赶上了玄宗李隆基的逃亡队伍。+s·o_u.k/a?n¢s/h~u¨.?c+o!m?杜鸿渐去觐见玄宗皇帝,将李亨称帝,尊玄宗为太上皇,昭告天下,举兵反贼的消息禀明告之。李隆基尚未从马嵬坡之变中镇定下来,闻听此事,虽已有心里准备,依然在龙榻上扼腕痛哭,高力士、韦见素一众尽心安抚,才稍事安定。

史天赐依照李泌之言,先去找了陈玄礼,并无多言,陈玄礼表面忠于李隆基,实际与李亨勾结已久,此时所需的只是马嵬事成之后的一个承诺。

天赐随即又找到了张小敬,这张小敬是个奇人,早年曾当过十年陇右兵,后长安万年县不良帅九年。张小敬并非武林人士,但为人最讲意气,在做不良帅期间,结识了不少江湖朋友,武功也得到不少高手的指点。加上他陇右兵第八团出身,九死不悔,勇猛异常。一般人就算武功比他高,不怕死的胆量却没有他一分,真的以死相搏得时候,很少有人是他的对手,因为江湖送称号“五尊阎罗”。

天宝三年上元,张小敬因与李泌联手化解突厥狼卫企图破坏长安得阴谋而得到玄宗得赏识,一举晋升为禁军统领,保卫皇城,也因此和李泌结下不解之缘。

史天赐见过张小敬,将来意说明,张小敬早就对玄宗滥用奸相、迫害忠良、宠信贵妃、荒废朝政等愚行颇为不满,这也是马嵬之变中,他当仁不让,射杀杨国忠的原因。张小敬为人直爽,不喜权谋,谁当皇帝他并不在意也不想参与,只希望天下百姓有平凡的日子过。

“我不在乎谁当皇帝,但小李泌说的话,我信。”张小敬至始至终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在第二天的夜里,引史天赐与高力士相见。

高力士是李隆基最信任的内侍宦官,也是马嵬驿之变后玄宗唯一信任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几十年相伴宫闱,更是因为从韦后之变到太平之争,数十载的宫廷变化,高力士每一次都站在李隆基身边,每一次都是力挽狂澜、功不可没之人。可以说他是唯一忠心耿耿,哪怕今天李隆基已经虎落平阳,依然不离不弃之人。

史天赐把李泌的信转交给了高力士,高力士看了一会就抬起头,长叹了一声。原来这信里写的是,如今安禄山攻占长安,大唐疆土已经半数落于贼人之手,玄宗在马嵬坡已失了人心,如今太子得天下拥戴,如果玄宗不愿意禅位,父子反目,反贼乘虚而入,大唐的龙脉就彻底断了。

玄宗和李亨只有父子齐心,还有一线收复失地的希望。·k~u·a¢i¢d!u¨x·s?..c·o^m+他日拨乱反正,社稷光复,大唐还是李姓的天下。还望玄宗以天下社稷为重,看清楚王朝命门之所在,做出顺应大势的选择。信的内容并不长,高力士却也明白什么是现在对李隆基最好的结果。

三日之后,玄宗上朝,命韦见素拟旨传位。定是陈玄礼软硬兼施,高力士痛陈利害,更是也别无选择。毕竟大唐开国以来,儿子逼老子退位的,也不是一回两回。

此时韦见素因追随玄宗有功,且在马嵬驿因保护玄宗而受伤,被加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豳国公。韦见素在马嵬驿也差点被杀,多亏了陈玄礼及时阻止了乱兵才免遭一死。韦见素顾不得此刻手臂的伤口还在渗血,跪在堂下,痛哭流涕,言:“陛下,这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让老臣去面见太子,老臣一定能让太子,让太子....”韦见素老泪纵横,他能让太子怎么样,他自己都不知道,只是泣不成声的不愿接受玄宗被迫退位的现实。

李隆基也被勾引的潸然泪下,哽咽着说:“皇帝自幼仁孝,朕早有传位之意,但因故拖延到今。如今皇帝继位,朕如释重负。你让贾至拟诏,并同吏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左拾遗张镐等一起去往灵武行册封大典,辅佐皇帝早日平寇,收复中原。”

韦见素颤颤巍巍的行了三拜九叩之礼,一旁的中书舍人贾至数度提笔,又数度放下。李隆基看着贾至道:“昔先帝逊位于朕,册文则卿之先父所为。今朕以神器大宝付储君,卿又当演诰。累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难矣!”

贾至伏于御前,呜咽感涕。笔尖终于抖动着落在了纸面上,一个极盛而衰的时代也画上了句号。

史天赐随即护送杜鸿渐、韦见素、房琯、崔涣、张镐、贾至等,带着宝玺、玉册,回返灵武。临行前,天赐再次见到张小敬,将李泌询问他是否一同辅佐新皇帝的话带到。张小敬无意卷入宫廷之争,也不愿再做禁军统领,让天赐带话给李泌,长安收复那天,自己会回去做一个普通百姓。

肃宗此时已从灵武南下,经顺化至彭原,准备拉开反攻的序幕。十月,在顺化,史天赐、韦见素、房琯等人与肃宗会面了。

众人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