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李渊知道她的心思。当年他在边境负重伤,苏瑶抱着两岁的李阳守在病床前,医生说“可能醒不过来”,她就把红绳系在他的手指上,日夜不停地说话,直到他终于睁开眼,看见她腕间磨断的红绳,和眼里的血丝。
“买点糖瓜吧,”李渊推着购物车往糖果摊走,“祭灶要用,孩子们也爱吃。”
糖瓜的黏甜混着炒货的香漫过来,李悦举着串冰糖葫芦跑在前头,红绳在她腰间晃成个小尾巴。李渊望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苏瑶说的“平常日子”——原来所谓平常,不是忘记过往,而是把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酿成糖瓜的甜,藏在红绳系住的年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扫尘时的旧物
腊月二十七的阳光斜斜地落在地板上,扬起的灰尘在光里跳舞。苏瑶踩着梯子擦窗帘,李渊在下面递抹布,李阳和李悦拿着小扫帚跟在后面,把角落的灰尘扫成小堆,像在玩过家家。
“慢点,别摔着。”李渊扶住梯子腿,仰头看见苏瑶的裙摆扫过窗台上的旧相册,封面已经泛黄,是他们的结婚照——他穿着军装,她扎着麻花辫,两人手里牵着根红绳,是摄影师的主意,说“红绳系姻缘”。
“你看这张,”苏瑶从相册里抽出张照片,灰尘在相纸上留下淡淡的印,“你第一次探亲回家,李阳才三个月,你抱他的姿势像扛枪。.q!i`s`h′e\n/x·s..!c,o_m·”
照片里的李渊穿着迷彩服,僵硬地抱着个襁褓,眉头皱得像座山,李阳在他怀里哭得满脸通红。苏瑶说那天他刚执行完任务,胡子拉碴,身上还带着硝烟味,却非要先抱孩子,结果把李阳吓哭了。
“爸那时候好凶哦。”李悦指着照片里的李渊,小手指在他脸上划来划去。
李渊的耳朵红了,转身去搬衣柜。柜顶的纸箱里传来“哗啦”的声响,是他退伍时带回来的军功章和奖状,被苏瑶用红绳捆着,放在最底层。“别碰那个,”他赶紧把纸箱抱下来,“都是些旧东西。”
“我要看!”李阳和李悦异口同声地喊,眼睛亮得像星星。
苏瑶从纸箱里翻出枚三等功奖章,红绸衬底已经褪色,边缘的漆掉了块。“这是你爸在抗洪救灾时得的,”她把奖章放在孩子手里,“当时他在水里泡了三天三夜,救了二十多个人。”
李阳的指尖在奖章上轻轻摸:“爸,你疼吗?”
李渊想起那天的洪水,浑浊的浪里漂浮着家具和牲畜,他把最后一个老人背到高地时,腿抽筋得差点站不住,却在看见远处赶来的医疗队里,苏瑶抱着李阳的身影时,忽然觉得浑身是劲。“不疼,”他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想到你们,就不疼了。”
扫到床底时,李悦摸到个硬纸筒,抽出来一看,是卷红绳,粗细不一,颜色深浅不同。“妈,这是什么?”
苏瑶的眼睛湿了。那是这些年她给李渊编的红绳,断了的、旧了的,她都舍不得扔,卷成一卷藏在床底。“是你爸的‘平安绳’,”她拿起根最细的,“这根是你刚出生时编的,那时候你爸在外地执行任务,我每天给这绳打结,打一个结,就盼他平安一天。”
绳子上的结密密麻麻,像串没说出口的牵挂。李渊拿起那根最粗的,是去年苏瑶用他的旧迷彩服拆的线,混着红绳编的,说“这样能带着我的味道”。他忽然把红绳往苏瑶腕上系,手指笨拙地打着结:“今年换我给你系,保你一年平平安安。”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红绳上,结与结之间的光影,像他们走过的这些年,有长有短,却始终相连。
四、守岁夜的红绳
除夕夜的烟花在窗外炸开时,李渊正把最后一盘饺子端上桌。韭菜鸡蛋馅的是苏瑶爱吃的,猪肉大葱馅的给孩子们,还有盘素馅的,是留给天上的父母的——碗边系着的红绳,是李悦下午编的,说“这样爷爷奶奶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爸,你看我编的中国结!”李阳举着个歪歪扭扭的结跑过来,红绳在他手里绕成个乱麻,却看得苏瑶眼睛发红。这孩子随他,手笨,却总爱学着做这些精细活,就像当年他在部队,对着苏瑶寄来的红绳,练了半夜才学会打同心结。
春晚的歌舞声里,李悦抱着李渊的脖子撒娇:“爸,压岁钱呢?”她的小手在他口袋里掏,摸到个硬硬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个红绳系着的红包,上面印着“岁岁平安”。
“这里面不是钱,”李渊笑着刮她的鼻子,“是我给你和哥哥写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