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红绳系年
一、腊八蒜里的光阴
腊月初八的晨光刚漫过窗台,苏瑶就把泡腊八蒜的玻璃罐搬到了阳台。/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紫皮蒜在米醋里泡得透亮,像一颗颗裹着琥珀的玛瑙,罐口系着的红绳在风里轻轻晃,是去年李悦编的蝴蝶结,边角已经磨得发白。
“妈,为什么要系红绳啊?”李阳嘴里叼着牙刷跑出来,牙膏沫沾得下巴都是。这孩子随李渊,凡事爱问个究竟,昨晚写作业时还追着问“为什么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直到李渊翻出《民俗大全》才罢休。
苏瑶往罐子里撒了把白糖,指尖在红绳上捻了捻:“你外婆说,红绳能锁住福气,等蒜泡绿了,年就来了。”她忽然笑了,“你爸第一次见这罐子,还以为是我泡的毒药,差点给扔了。”
厨房门“吱呀”响了声,李渊端着刚熬好的腊八粥出来,砂锅里的糯米、红豆、莲子翻滚着,香气漫得满室都是。“谁在说我坏话?”他把碗往桌上放,军绿色的旧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是苏瑶去年补了三次的地方。
李悦从被窝里钻出来,光着脚跑到桌边,小手里还攥着个红绳编的小网兜,里面装着颗捡来的鹅卵石。“爸,我的‘聚宝兜’能装福气吗?”她把网兜往罐口凑,鹅卵石在玻璃上撞出清脆的响。
李渊弯腰抱起女儿,胡茬蹭得她脖子发痒:“能,我家悦悦编的兜,能装下整座山的福气。”他往女儿碗里舀了勺粥,莲子在勺里打转,“快吃,吃完带你去买年画。”
苏瑶望着父女俩的背影,忽然想起十年前的腊八。那时李渊还在部队,她抱着刚满周岁的李阳,在电话里说“泡了腊八蒜等你回来”,电话那头的电流声里,混着他压低的咳嗽,说“今年任务重,回不去了”。挂了电话,她抱着李阳坐在空荡荡的客厅,看着罐子里的蒜一颗颗变紫,眼泪把红绳都打湿了。
“发什么呆呢?”李渊的手轻轻搭在她肩上,掌心的温度透过棉袄渗进来。他往她碗里放了颗红枣,“你最爱吃的蜜枣,特意多放了几颗。”
苏瑶咬着红枣笑了,甜香在舌尖漫开时,忽然看见李渊腕间的红绳——是她今早刚换的新绳,比旧的粗些,说是“本命年要系红绳辟邪”。这习俗还是她教他的,如今他比谁都上心,连李阳的书包带都缠着圈红绳,说是“保平安”。
阳台的麻雀啄食着窗台上的米粒,李悦举着腊八粥去喂,红绳在晨光里晃成道金线。李渊拿起相机,拍下这一幕时,忽然发现取景框里的画面:泡蒜的罐子、喝粥的妻子、喂鸟的女儿、晾在绳上的袜子,还有腕间缠绕的红绳,原来日子早已把所有的牵挂,都系成了看得见的暖。
二、年货市场的硝烟
腊月二十四的年货市场像个炸开的染缸。李渊推着购物车在人群里穿梭,李阳和李悦挤在车斗里,像两只兴奋的小兽,红绳在他们胸前晃来晃去,是苏瑶特意给系的“压岁钱绳”。^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
“爸,我要那个老虎灯笼!”李悦指着摊位上的走马灯,彩纸糊的老虎张着嘴,里面的烛火一晃,就像活了过来。
李渊刚要掏钱,就被苏瑶拉住了:“家里有去年的兔子灯,修修还能用。”她往丈夫手里塞了张清单,“先买对联和福字,你妈说要贴倒福,寓意‘福到’。”
李阳忽然拽着李渊的衣角喊:“爸快看!军用品店!”街角的摊位上摆着迷彩帽、军用挎包,摊主正拿着个望远镜吆喝,“正宗部队货,能看三里地!”
李渊的脚步顿了顿。那顶迷彩帽和他当年戴的一模一样,帽檐磨得发亮,里衬绣着模糊的编号。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头,那里早已习惯了软檐的棉帽,却仍能想起戴着钢盔在雪地里潜伏的夜晚,苏瑶寄来的红绳在帽檐下晃,是唯一的暖。
“爸,你以前戴这个吗?”李阳拿起望远镜,学着军人的样子敬礼,却把镜筒怼反了。
周围的人都笑了,摊主也跟着打趣:“这孩子有范儿,长大了去当兵!”
李渊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接过望远镜调焦时,指尖有些发颤。镜片里的年货市场变得清晰,苏瑶正在给李悦试红围巾,李阳追着只气球跑,红绳在他背后飘成道线——这画面比任何瞄准镜里的靶心都让他踏实。
“别买这些没用的,”苏瑶走过来把望远镜放回摊位,“你爸的军功章比这稀罕多了,回家让他给你看。”她忽然压低声音,“别让孩子总惦记这些,咱们现在过的是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