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过后,孙策深吸一口气,走到周瑜面前,神情转为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不瞒公瑾,我本己思得一计。欲向袁术请兵数千,去攻刘繇,名义上为袁术开拓江东,实则暗中积蓄力量,以求脱离其掌控,振我孙氏基业于江东。为使袁术放心,免其猜忌,我甚至…”
他目光投向玉玺,带着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决断,“…己打算将此玉玺质押于他,以此无用之物,换取数千精兵,待我在江东站稳脚跟,再图后计。”
周瑜静静听着,眼神越来越亮。待孙策说完,他猛地一拍掌,赞道:“妙!此计大妙!兄长此策,真乃置之死地而后生。袁术其人,贪婪短视,重虚名而轻实利。传国玉玺于他而言,远胜于数千兵马。他必欣然应允。以此无用之石,换取立业之基,此乃大丈夫不拘小节、通权达变之智举。当断则断,兄长气魄,瑜深为钦佩。”
得到周瑜的肯定,孙策眼中闪过一丝振奋,但随即又被更深的阴霾覆盖。他重重叹了口气,坐回案前,声音低沉下来:“公瑾谬赞了。此计虽己思定,然…然今日目睹袁术治下种种,心绪更是难平。”
孙策将袁术如何轻蔑刘备、如何刚愎拒谏、如何欲当庭杖责闫象、又如何被杨弘以攻南阳之计转移怒火的过程,详详细细地向周瑜复述了一遍。
说到闫象磕头泣血谏阻攻刘备险遭棍责,以及最后那绝望悲凉的身影时,孙策的语气充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
“公瑾,”孙策抬起头,眼中是深深的羡慕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你看那刘备,不过织席贩屦出身,竟能使关张赵如此勇士死力相随,更得张羽这等奇才倾心辅佐,稳据徐、豫富庶之地,励精图治,根基渐固!其势己成,连曹操都奈他不得。而我孙策,承父余烈,自问勇略不输于人,却困守于此,寸步难行。连袁术这等恶主,尚有阎象如此刚烈忠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以死相谏…可怜我孙伯符,身边却…”
他没有说完,但目光灼灼地看向周瑜,那份求贤若渴、渴望臂助的期盼,溢于言表。
周瑜看着孙策眼中那份英雄失路的落寞与对自己的深切期冀,心中亦是一阵激荡。他忽然朗声大笑起来,笑声清越,冲散了书房的沉闷。
“兄长何必如此试探?”周瑜上前一步,目光炯炯,“瑜今日星夜前来寿春,难道是来与兄长叙旧饮酒的吗?你我总角之交,昔日誓言瑜岂敢忘怀?袁术非明主,兄长乃潜龙!瑜此来,正愿倾平生所学,辅佐兄长,挣脱桎梏,共图大业。纵使前路荆棘遍布,刀山火海,瑜亦誓死相随。兄长说无人帮扶?周瑜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