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假如这不是唐朝 > 第52章完结

第52章完结

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与这样的观点,从此之后对于“华夷大防”那是谈之色变。?狐/恋¢闻\血_ !追+蕞`新·章!节~别说任命少数民族独立为官甚至是自领一军,就算是身边突然出现一个外族人,那也往往是各种排斥与羞辱。因为这样的心态,后世中国往往陷入一种封闭自守的状态,以为自己什么都是最好的与最强的,不必也不需要跟外界有什么交流与接触。这在明清时表现得非常明显,其带来的后果也是异常惨痛的。

同样的,重文同时重武的政治体制也被认为是唐朝祸乱的由来。在唐以及之前的朝代之中,几乎从未听过被边患弄得无能为力的情况发生——就算是强大到极致,在世界上也闯出了自己名头的匈奴、突厥等族,同样被中原王朝打得一败涂地。但宋之后,对于文官的异常重视,带来的就是武备的松懈与尚武精神的缺失。甚至一个弱小的民族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中原的王朝,同时从中原拿走他们想拿的任何东西。

政治上,宦官的强大让后世的王朝都有了自己的警惕——但正如秦汉有宦官专权一样,唐之后的朝代往往也只是警惕而不能避免。/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毕竟作为自己的身边人与贴心人,宦官与皇帝天生就有一种亲近,而这种亲近无论怎样贤明的大臣也无法取代。所以明朝时宦官同样专权,而且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当然,这种随心所欲废立皇帝的宦官再也没有出现,我想这也是唐朝留给我们的遗产之一。

我们真的曾经错过了一个这样的时代: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方位强大,军事上不断开疆拓土,外交上万邦来朝,经济上独树一帜,政治上清明奉公,科技上也强盛发达。至于文化上,直到今天也很难有哪个国家说能够超越。

是的,我们真的错过了。

从黄巢起义被平定之后,大唐还苟延残喘了23年。在这23年里,中央政府的政令基本出不了长安;同样也是在这23年,我们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

那么,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大唐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七章 如果

第一节如果,没有安史之乱

在历史资料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添加上“如果没有发生”几个字,可能影响的不仅仅是接下来的几年、几十年时间,而是会关系到未来所有历史进程的走向。·白!马_书¢院~ `庚_歆¨醉*哙.这就是蝴蝶效应。

史学家们说历史的发展往往有其必然性,但同样的,历史的发展往往也具有相当的偶然性。比如,吴王阖闾在某次战斗中大脚趾受伤——换在今天顶多用点药水贴块创可贴即可——但他就此一命呜呼,后来才有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这叫做历史的偶然。但阖闾不死于大脚趾受伤,也可能因病、因伤、因毒、因落水等等原因死得莫名其妙,就算他不死——只要其中任何一点成立,他自己也可能成为卧薪尝胆中的反派人物,这就叫做历史的必然。

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安禄山与杨国忠已经闹翻,时时为其所忌恨。而杨国忠是杨贵妃的亲戚,也就是传说中的外戚。那么,安禄山为什么没被杨贵妃的枕头风给吹出个好歹来呢?当然,因为安禄山本身便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在某些野史上还留下了他与杨贵妃不清不楚的一些偷情故事。因此,杨贵妃不会去拉偏架,也不会撺掇唐玄宗早早地收拾安禄山。

那么,唐朝的历史在这里开始转折——安禄山得罪杨国忠,杨贵妃觉得干儿子毕竟还是不如自己的血脉之亲,于是在玄宗面前说了安禄山的坏话,揭发其拥兵自重、野心勃勃,时刻准备造反的阴谋。因为杨贵妃深为受宠,唐玄宗相信了她的话,将安禄山召回京师。

自信的安禄山觉得自己深受玄宗信任,就算去了长安也没有什么危险,自然而然就立马赶回长安。这一来就如龙游浅水,虎落平阳。对于政治手腕已经高超到化境的唐玄宗来说,只要他有了防备,将安禄山提拔为高官入朝,从此再不准他返回自己的地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不要忘记大唐本身就有让边将入朝作官的先例与传统。安禄山在京孤家寡人,自然再也不可以掀起什么叛变。

兼领三镇节度使会助长野心,使本来的忠臣变成奸臣,本来的奸臣变成叛贼。唐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