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121章完结

第121章完结

这些就是尼采关于德国人和种族的思想。`p-i?n?g′f/a`n+w`x`w_.!c+o`m*的确,具有这种思想感情的人是无法与俾斯麦或瓦格纳合得来的。开始他确实试图使自己适应瓦格纳,瓦格纳也确实称他为唯一完全了解自己的人。尼采离开瓦格纳早在他生病以前,完全是在他健康时发生的,他认为瓦格纳是一个患有疾病需要克服的人,尼采在这里并不单指瓦格纳,而是泛指德国人。他与瓦格纳的整个斗争是反对德国人的斗争。

既然说尼采是反犹太主义者,那么请看看他下列文章片断:

能与一个犹太人接触是一种愉快,特别当你生活在德国人中间。……毫无疑问,犹太人是目前生活在欧洲的最健壮,最坚强,最纯洁的民族。……犹太人,如果他们愿意,他们确实现在就可在欧洲获得真正的优势,这是很清楚的,但他们并不在向这个目标奋斗,这同样也是很清楚的。……反犹太往往是那些低劣、妒忌、怯弱人的表现;现在参加这个行列的人,在他内心一定带有这种群氓意识。……现在他们年复一年的,锲而不舍的与欧洲最优秀的贵族通婚,他们将很快在精神与体魄上继承优秀的遗产。-零-点+墈·书- -庚′芯?醉?快¨一百年后,他们看上去将是十足的贵族,不会因为出身低微而羞于成为优秀者。……然后他们将会称为欧洲的开拓者。

的确,在优秀气质方面尼采也是一个德国人,这就是说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也具有严肃的思想,一个哲学家也能创作音乐。他与瓦格纳的不同在于他的鲜明性和内心的安全感,他用不着矫揉造作,他的内心相当平衡,这是地中海地区人民的特征,这位伟大的德国人也把那里看做自己灵魂的家园。

关于俾斯麦,尼采只有一鳞半爪的印象,因为那个时候关于俾斯麦的个人材料一点儿也没有发表。他之了解俾斯麦就像马基雅弗利之了解凯撒·博基亚(Cesore Bia)。俾斯麦不就是一个独裁者吗?难道这不非常清楚,他是人民的敌人,他十分强有力吗?尼采只看到俾斯麦否定思想精神政策的结果;他反对德国人成为世界使命的肩负者,而这正是德国人所希望的。没有一个德国思想家希望德国成为世界统治者,或者认为他们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甚至俾斯麦也不这样认为。这样想的人一定是个无知的疯子,也只有希特勒分子才相信这一点。+小/税¨宅~ ?蕪′错·内+容\

尼采和俾斯麦几乎同时从舞台上消失,一个病了,一个退休了;而且两个人又都在10年以后去世。两人身后一度都没有子弟。如果俾斯麦晚年身体允许,继续叱咤风云,他也许会吸引尼采的强烈兴趣的。这是德国历史的特有的镜头,两个在同一时代强烈关心德国人的人,却互不认识,这是因为一个是属于国家政治的,另一个是属于思想精神的,这两股力量在德国各行其是,似乎中间隔了一道玻璃墙,可见而不可即。

尼采是这个世纪继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威特、路德、歌德之后的又一名伟大的文体学家。歌德为德文引进了罗马字母,尼采则为其引进了拉丁发音法,对德文语言都作出了贡献。他像一只海鹰,无论在高山或海洋上都希望翱翔至最高点,引颈高歌,让全世界都听到他的声音。他飞越过了本世纪,在完全新的起点上迎来了新的世纪。

威廉二世的出现——开端——罢黜俾斯麦——威廉二世

俾斯麦的结局是在意料之中的。如果他由于疾病或死亡,而退出公职,他的形象将不如现在这么突出。事实上是由两股完全不同的势力,一股来自上面的统治者,一股来自下面的部分人民,联合在一起,将俾斯麦推翻的。

在他治理国家的最后10年中,他成为彻头彻尾愤世嫉俗的人,连他最老的朋友也不信任,他在晚年只和美国朋友摩特莱交往,这个人是他在大学时结交的。他毫无理由地阻挠了他儿子的恋爱,而迫使他与一个美国犹太人的孙女,一位波希米亚女伯爵结了婚。这样,他终于在他的老年,实现了他早期表示过的,一个德国贵族最好与犹太女人结合的主张。然而俾斯麦家族终于迅速衰落了。他的愤世嫉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几乎已没有人能感到他是真正热爱德国的。他和国王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