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德国人:一个民族的双重历史 > 第120章完结

第120章完结

由于尼采在今天这位自称是他弟子的生前30年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只能迂回地证明,他对纳粹主义是否定的。.5/2¢0-s,s¢w..¢c`o/m·他对日耳曼人的看法,他对种族的看法,他的整个态度,是直接反对新帝国的。

尼采,这个浪漫派,教授,历史学家,发现自己的很多思想从马基雅弗利到哥比诺(Gobineau,1816—1882,法国著作家。——译者注)早就存在过。他决定以十分清晰的论点和自己特有的风格,把它们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帝国成立时,他风华正茂,刚30岁出头。祖国的统一和胜利,梦想变成了事实,或至少接近了这个事实,除了使人感到可以庆祝外,还有什么可以更多地解释的呢?

但是这个国家后来发生的一切使他产生了厌恶情绪,因为他非但没有看到思想精神的发展,却看到了这个国家的无上权威。也就是这个尼采,他与歌德一样,对拿破仑是抱有热情的,他责备德国人破坏了拿破仑的欧洲计划,不喜欢俾斯麦,特别反对把德国置于俾斯麦的领导之下。

尼采像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零′点~看,书+ _首^发?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悲剧的诞生》封面

1872年,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封面。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弄清这两个象征的确切含义,乃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他在1870年12月写道:“什么为了我们的信念,敌人现在正从这次战争沾满鲜血的土地上成长起来!在这方面我等待着更坏的结果,虽然我相信,在过度的苦难和无处不在的恐怖中,知识的夜花将得到盛开。”不久他又写道:“我对这个德国再也没有任何尊重之情了,不管它有多少武器,像箭猪那样突出在外面而自豪。它代表了德国精神最愚蠢和虚假的方面……我决不原谅任何向这种现象妥协的人。”

假如尼采对新帝国怀有如此敌视的感情,和公正地谴责它不重视思想精神,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他对那个由自称是野蛮主义者,公开摒弃思想精神的人领导的社会,以及手执长柄镰刀镇压正义,却认为只不过扫除几根杂草的俾斯麦是何等的愤慨!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尼采是如何抨击讨论德国人这一主题的。·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关于德国和种族问题,与其他问题一样,尼采20年后仍不改初衷。我们发现,所有德国思想家在批评他们的祖国问题上,都比别的国家尖锐,但尼采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时比任何人更为明确,比歌德更为激烈,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所取得的成功,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反对材料。现仅举少数例子:

当我设想一个在各方面我都不喜欢的人,结果这个人总是德国人。我受不了这种总是让你感到不能与其为伍的人,这种人不能区别细微的感情,没有感觉。德国人对自己的邪恶毫无意识,而这恰恰是最邪恶的部分。……请问,为什么德国高于一切,难道它希望和代表着某些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更有价值的东西吗?……我感到北德附近的奴隶应该获得解放,这是一个黑色的大陆。……条顿的定义是:服从加两条长腿。……

德国人所做的一切总是徒劳的。改革运动、莱布尼茨、康德,以及所谓的德国哲学家、解放战争、帝国——每次争取某些已经存在或无法恢复的东西的斗争,总是不成功的。我承认,这些德国人是我的敌人。我对他们的胆怯和懦弱,不敢给予明确肯定的回敬,以及思想价值概念的模糊十分瞧不起。一千年来他们把所接触过的东西弄得混乱模糊不堪。……

如果有人生活在德国,却能找到一个对德国人崇拜之极和爱之极深的思想上的自我欺骗行为,和感官上的不分青红皂白嗤之以鼻的人,那他就是一个十分走运的人。……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