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295章完结

第295章完结

第十三首表现了同样的心境:

威凤敛羽翼,众口誉焦明。+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焦明与威风,异命不同声。

西巢三珠树,振翮一哀鸣。王母不可见,但忆董双成。

威凤是才德高尚之人的古称,焦明是古代神鸟之一。诗人以威凤自喻,说焦明本不如威凤,却因后者敛羽而受到众口赞扬。这里显然表示了诗人自己几年来的奋斗中的一种感受——孤芳自赏与自信:自己唤起民众的革命主张本来是正确的,却得不到张扬而没有多少人响应;而鼓吹狭隘的排满革命的人,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接着,诗人以栖息在珍木三珠树上的美丽的翡翠鸟,在猎人追捕下振翅哀啼的状态,比喻才华横溢的革命者(当然包括诗人自己)遭遇的险恶。关于末句“王母不可见,但忆董双成”(西王母为古代众神之首,董双成是其侍女),有人说是诗人对革命领袖孙中山的钦佩,也有对其难得一见、脱离群众的批评,似可商榷。因为,从对同盟会态度来看,他似乎对孙中山并不怎么看重。说他还没有找到让他佩服的领袖或他自认为领袖但还没有被人认识,似乎更有道理。!如^蚊,惘? !免`废/岳?独.

第十二首在谴责了统治者面对国家危机依然过着腐化奢靡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这种惆怅心情:

列星昼陨队,华灯耀疏堂。杂布夺文锦,欲语回中肠。

鸱枭岂终古,惊散双鸳鸯。美人怀远思,中夜起彷徨。

其中“杂布夺文锦,欲语回中肠”,还表现了诗人在举世混浊、是非颠倒、好坏不分之世而唯我独醒的自负,也因此而更加焦虑和忧伤。

第十六首则表现诗人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而社会改造艰难的惆怅:

魂魂昆仑气,洛洛清溪流。琅玕出西极,光彩粲九州。

鸾凤一朝去,宫馆颓山邱。崦嵫不可望,望之令人愁。

但是,他的消极、彷徨、惆怅只是因暂时找不到出路而苦闷的表现,他对革命和国家前途并不悲观。如第二十首:“八表同阴霾,虚白自盈室”,意为尽管天下妖雾笼罩,自己的心情却明朗宁静;“十日丽芜皋,光明冀来日”,意为让阳光照彻那阴暗潮湿的地方吧,光明就在前头。*求\书~帮· ,嶵?歆·章-结.庚¢鑫¨筷·

第二,揭露了清王朝为代表的反动势力的残暴、腐败和无能,表示了对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如第十一首:

古人重附民,后世重兵车。鲛革与铁釶,兵败于垂沙。

田野有饥色,千金购莫邪。将军不好武,守身龙与蛇。

谴责清政府对内残酷镇压革命,屠戮人民;对外屈辱妥协,主权沦丧。

第十八首表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苦难:“哀哀世上人,果腹任鞭棰。栖迟尘网中,局蹐待销毁”;此外,更有号召苦难中的人民起来斗争,以争取如天上般美好的人生,如第十九首:

天路绝泥滓,人世终苦辛。一念脱尘网,双足生青云。

云中发箫管,悦耳何缤纷。回瞰所来地,泣下为人群。

第三,总结多年来奋斗的经验,悟到一些重要的人生、革命和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自励励人。

如第八首告诉人们,事物和事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要想成功,必须依规律而行:

木鸣响焦杀,怪星党天居。人情有忧乐,天意亦惨舒。

穆王得造父,八骏供驰驱。如何致千里,辟马驱毁舆。

这后四句,以穆王西游的故事,说明倘无良驹好车,即使神御手造父也不能驾跛马破车日行千里之遥。为此,他在第十首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赞颂了纷纷出国寻找救国之道的留学生们:

东邻有处子,文采何翩翩。高情薄尘俗,入海求神仙。

归来夸邻里,朱楼列绮筵。今日横波目,昔时流泪泉。

又如第三首告诉人们,特别是革命的领导者,时势有时瞬息万变,要善于明辨抉择,果断处理,还要有顽强意志和勇于追攀的精神:

得失在跬步,杨朱泣路歧。变易在俄顷,墨翟悲染丝。

人心有取舍,爱憎随相欺。八骏虽神逸,绝尘犹可追。

关于革命者要有不怕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在第十七首中用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故事,更是对此集中发挥:

女娃为精卫,衔石堙东海。东海水未堙,女娃心已改。

夸父走虞渊,白日终相待。奈何金石心,坐视生吝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