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是:以媚外卖国求自存的清政府,连这样的爱国者都不能容忍,终于把陈独秀这样的大批原来崇尚改良的爱国者推上革命的道路。所以,1903年的拒俄运动,是陈独秀由改良转向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蔡元培、吴稚晖、章炳麟、邹容、章士钊等人及其主持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有强烈的仇满情绪。他们当时主要的目标是通过反帝宣传,鼓动人们起来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满族统治,并以《苏报》为主要阵地。尤其是1903年6月聘用章士钊为主笔主持报务后,《苏报》实行重大改革。其改革宣言称:“吾将大索天下之所谓健将者,相与鏖战公敌,以放一线光明于昏天黑暗之中。”[62]公开揭出用革命舆论指导中国政局变化的旗帜,对清朝反动统治和保皇派发起激烈攻击。当时正值剧烈鼓吹“革命排满”的邹容名著《革命军》和章炳麟名著《驳康有为》先后出版,《苏报》即发表章炳麟为《革命军》写的序文,并著文介绍二书,公开号召去世袭君主,排贵族特权,推翻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疾呼“中华共和国万岁!”引起社会极大震动。于是,清政府即行镇压。6月29日发出查禁“爱国学社”和《苏报》,捉拿陈范、章炳麟、邹容、龙积之等七人的牌告。30日,在爱国学社捕去章炳麟,然后,章又写信劝邹容、龙积之等投案。当时,督办此案的候补道俞明震本打算吓退当事人,不了了之,不想真的逮捕人,扩大事态,不可收拾。所以,他们都有机会逃脱。但是,章炳麟却书生意气,认为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准备用自己的鲜血和头颅来向社会宣示这种反清革命事业的正义性,坐等巡捕来逮捕。邹、龙二人也来投案自首。这固然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英雄献身精神,但革命者还是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陈独秀一生多次摆脱缉捕,同样表现了另一种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