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轻易外露,外间自然也不易察觉。所以,当蔡元培宣布辞职之后,以其在社会各界的威望所积蓄的能量来看,自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二 “非蔡不可”:教育界的“驱彭挽蔡”
五四后,学界对北大校长“非蔡莫属”渐成普遍认识。蔡元培辞职的消息一经公布,学界立即提出“驱彭挽蔡”的口号。在“蹂躏人权”和“干涉司法公正”的罪名之下,面对不可调和的彭蔡之争,学界理所当然地选择站在蔡元培一方。随着学界抗议运动的深入,彭允彝卑劣之为人和品行暴露无遗,学潮与政潮相互激荡,事态愈发难以控制。“驱彭”之声也不再只出现于北京教育界,而是逐渐成了一场全国学界齐动员的运动。在此过程中,蔡元培除了在天津发表《不合作宣言》作为声明之外,并未在后续的运动中发声,而这也给“驱彭挽蔡”留有很大的“运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