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民国人物传记 > 第119章完结

第119章完结

简言之,若用之于中国,胡适并不完全认同美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政策,而是强调一种更加社会主义化的美国式政治。·8*1*y.u.e`s+h~u¢.\c?o,m-他主张“充分的承认社会主义的主张”,并把人为制裁管理“资本主义之流弊”列为其主要施政目标之一。其设计的自由党“党纲”凡四条,其中“有计划的政治”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政策”两条就非美国当时所实行(此可与徐新六所说苏俄的“政治上党治”和“经济上共产”两大“试验”对看)。而“用有限制的外国投资来充分发展中国的交通与实业”一点也明显是在因应国内反帝一方的思考。

胡适是西方式的进化论者,在他看来,中国尚处在西方的文艺复兴阶段,或最多不过刚迈过这一阶段,后面经济上还有工业革命,思想上还有启蒙时代,离工业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尚远。他后来说,只有基础坚实的国家,才有精力去讨论社会问题。而中国的“国家还不是一个国家,政府还不是一个政府”,甚至缺乏“保证这个民族本身的生存方式”,则“我们如何配讨论生产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呢”?中国不仅与欧美不能比,与苏俄不能比,甚至与土耳其也不能比。·卡¨卡′晓/说`惘` ·最*新!章,結~更′辛-快*所以,“现时中国所需要的政治哲学决不是十九世纪以来的积极有为[按指公领域的干预作用]的政治哲学。”[86]不过,尽管中国离社会主义时代尚远,西方却已经差不多了。

六 社会主义是西洋近代精神文明

前面说过,胡适在1926年9月曾准备以他那篇《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为引论,再做九篇文章合成一本叫作《西洋文明》的书。他在日记中自述说:“此书的动机固然很早,这几年我常常想着这个文化问题。”从已发表的东西看,所谓“这几年”至少可从1922年讲王莽时算起,正是胡适自己划分的集团主义时期即将开始之时。值得注意的是胡适讲自由主义的一章拟从穆勒而不是洛克和斯密讲起,颇类似他在北大讲中国哲学史时“截断众流”的取径。这也表明胡适服膺的是英美一支的现代自由主义。穆勒正是英国自由主义从经典到现代、从完全个人主义到兼容集体主义的转型人物。由此方向走下去,到达社会主义是自然的发展。-精?武_晓?税¨网· ·耕¢辛^嶵+全\这本书他后来没有写成,但已列出子目,其中科学、自由和社会主义各占三章。这大概就是彼时胡适心目中西洋近代文明的全貌了。[87]

在此后的几年间,胡适多次向欧美听众谈及《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的基本思想。其中也有些细致化的小修补,但大体没有变动,唯一显著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的推崇越来越高。

胡适以为,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关于西方文明是物质文明、东方文明才是精神文明的说法已使西方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文明的优点,即不能认识社会主义的价值。所以他给西人鼓劲说,西方文明正迅速成为世界文明。而中国能对今后的世界新文明做出的贡献,就在帮助西人认识他们未看到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胡适反复对英美人强调说,社会主义不仅是西方早期更重个人的民主观念的补充,是西方民主运动的历史组成部分,而且是“西方文明最伟大的精神遗产”。他教导英国人说:“我们或许可以不喜欢社会主义。但它显然是人类所发明的关于社会秩序的最高理念之一。”实际上,“世界正在不知不觉中变成社会主义的世界”。[88]

像这样对社会主义的高度推崇,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不多见的,在中国自由主义知识人中,恐怕更是绝无仅有的。在那几年间,胡适对他所谓“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新宗教信条”曾试图改称为“新自由主义”或“自由的社会主义”或“民主宗教信条”,但意思大致不变。其倾向是徘徊于现代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不过胡适对社会主义虽推崇备至,主要还是从西方文明正变为世界文明的角度出发,是要帮助西方人认识到他们认识不到的价值。一旦回到中国时,他的立场还是踏在自由主义之上。

尽管胡适这许多话是在为英美人说法,他常常还是从中国的视角在看问题。一战后东西方精神物质文明之争在中国的思想言说中确是热点,而西人对此本不甚注意,哪里谈得上蒙蔽西人耳目的功用呢!但是在中国,那场争论倒确实改变了一些人一味崇洋的心态。其实还不仅是梁启超“他们”在一次大战后看到西方也有不足,就是《新青年》的同人陶孟和在此时到欧洲,对西方政制也有失望的感觉。[89]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适等人感到有必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