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四合院之从极品大厨到商业巨擘 > 第23章 亩产万斤惊四方

第23章 亩产万斤惊四方

晨光熹微中,四合院的青瓦上还凝着露水珠,张建国蹲在试验田边,指尖轻轻抚过垂着金穗的稻秆。\b!i·q¢i¨z*w¨w?.*c^o!m¨这些足有一人高的稻子是他用系统空间培育的改良品种,叶片泛着青玉般的光泽,穗子沉甸甸的,每一粒都饱满得几乎要裂开。身后传来吱呀的推门声,他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市农业局的专家团队到了。

“张同志,打扰了。”为首的陈教授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抱着个老式磅秤,镜片上还蒙着一层雾气。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年轻人抬着算盘和账本,脚步在青石板上踩出细碎的响声。张建国起身时,袖口不经意间拂过田边的竹篱笆,一道淡金色的微光一闪而逝——那是空间屏障的涟漪。

院角的槐树下,三大爷正扒着窗缝往里瞧,鼻尖几乎要贴在窗纸上。他刚想看清田里的稻子,突然觉得一阵热风扑面,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后退,“扑通”一声摔在地上。“哎哟!”他揉着屁股直咧嘴,却不敢大声嚷嚷,只敢朝着试验田的方向瞪眼睛。

试验田四周已经围起了木栅栏,陈教授带着人进去时,脚步都格外轻缓。/r,i?z.h?a¨o¨w+e-n?x?u.e\.¢c~o+m-老式磅秤往地上一放,发出“哐当”一声响。张建国站在田边,看着他们用麻绳捆稻穗,一担一担地往磅秤上抬。阳光渐渐爬过房檐,照在稻穗上,金晃晃的一片。

“第一担,三百二十斤!”年轻的记录员声音都在发抖。陈教授推了推眼镜,凑过去看磅秤上的刻度,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弄着。第二担、第三担……当第二十担稻子称完时,算盘上的数字已经跳到了一万两千斤。

陈教授的钢笔尖悬在记事本上,半天没落下,突然“啪嗒”一声,钢笔掉在地上,墨水瓶也跟着翻倒,深蓝的墨水在雪白的纸页上晕开,像一片小小的海洋。

“这、这比大寨经验还先进啊!”陈教授声音颤抖,伸手握住张建国的手,“小张同志,你这是给咱们农业战线立了大功啊!”张建国笑了笑,眼角余光瞥见系统界面闪过一道绿光,“叮——解锁‘基因优化’功能,可培育抗旱抗虫粮种。!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他心里一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更先进的种子,更广阔的天地,当然,也会有更危险的觊觎。

日头升到中天时,秦淮茹端着一搪瓷盆凉水进了院子。她穿着蓝布衫,领口微微敞着,走到试验田边时,故意往竹篱笆上靠了靠。“建国兄弟,喝点水吧。”她柔声说着,身子往前倾,胸前的衣襟突然被什么东西弹了一下,凉水泼了一身。她惊呼一声,踉跄着后退,差点摔进旁边的水沟里。

张建国回头时,恰好看见这一幕。他心里清楚,是空间屏障起了作用。秦淮茹抬头看着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指尖紧紧攥着湿漉漉的衣角。“嫂子,你当心点。”张建国淡淡说了一句,转身继续和陈教授他们核对数据。秦淮茹咬了咬嘴唇,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转身匆匆离开了。

夜幕降临,四合院陷入寂静。许大茂猫在自家的暗房里,手里举着刚洗出来的照片。照片上,试验田里的稻子歪歪扭扭,磅秤上的数字模糊不清,看起来像是有人故意造假。他得意地笑了笑,刚想把照片收起来,突然觉得眼前一亮,暗房里的红灯“啪”地熄灭了。

“怎么回事?”许大茂摸索着去拉灯绳,突然发现洗相纸上的影像在月光下清晰可见——那根本不是什么造假的照片,而是他自己鬼鬼祟祟在试验田边摆弄放映机的样子。他脸色大变,手忙脚乱地想毁掉照片,却听见窗外传来一声轻笑。他猛地抬头,只见窗纸上映着一个高大的影子,吓得他差点摔倒。

第二天一早,一辆军用吉普车开进了四合院。车身上的绿漆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车门打开,下来几个穿中山装的人,腰间鼓鼓的,显然带着枪。张建国站在正屋门口,看着为首的特派员递过来的公文,嘴角微微上扬。

“张建国同志,经过上级研究决定,希望你能担任农业部特别顾问。”特派员声音沉稳,“作为交换,我们需要你提供三成的试验田产量。”张建国沉吟片刻,点头同意。他知道,这是走向更广阔舞台的第一步,也是系统空间真正发挥作用的开始。

夜深人静时,一个黑影翻进了四合院。他穿着灰布衫,戴着草帽,手里握着一把匕首,脚步轻得像猫。接近试验田时,他突然觉得一阵头晕,身子不由自主地往下倒,匕首“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张建国从暗处走出来,八极拳的劲气在掌心翻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