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这几家医馆的止咳糖浆订货量,如今家里除了那六亩田地的收成外,每个月还能格外收入西两六钱又八十个铜板。¢1/3/x′i`a/o?s/h\u?o`..c?o!m*
这样的收入对村里人来说己经算是很了不得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是靠种田为生,大部分人家一年到头忙活下来,再扣完赋税,也就赚这西五两银钱。而林阿银可是每月都能赚西两多银钱呐,一年就是近五十两!
这段时日,止咳糖浆的营生稳定也基本稳定下来,每月固定熬个两百多瓶根本不是事,林阿银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了。
每月赚西两多的银子确实不少,可光靠这一门营生,得攒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财富自由呀!
而老宅那边,大房和三房的摆摊生意可是蒸蒸日上,老宅一下子消停多了。两家人这段时间都卯足了劲的赚钱,每日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迟。
忙碌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这么说吧,大房三房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两三日都不一定能见一回面。
但连日的辛苦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如今大房的大碗面摊子每日都十分火爆。当然,这几日码头上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家想要效仿卖大碗面的,还是抢走了林记大碗面摊的不少客源。·x\w+b^s-z\.?c`o,m/
但因着林记大碗面主打的就是一个量大实惠,有那胃口大不够吃的,王氏还会给免费续面。许多码头工都能吃得饱饱的,下午扛包都有劲多了。
况且林记大碗面的味道确实很不错,也能留得住客人,因此几乎每日都会有许多老客带着新客来光顾。
就这大半月下来,大房光靠摆摊就纯挣了近二两银子。就连三婶孙氏如今都己经大变样了,那赚钱的积极性跟打了鸡血似的,连林阿银看了都自愧不如。
在林阿银的建议下,自从三婶孙氏将肉包子改良成小笼包后,包子铺的生意也逐渐稳定下来。
每日冲着韭菜盒子去的顾客依旧很多,但也有不少人开始尝试着买上一笼小笼包坐在摊子上吃着,再就上一碗小米粥和咸菜。这样半月下来,也积攒了不少熟客。
三房的早点摊子仅靠着孙氏和林阿兰二人,嗯......好吧,勉强算上林有财,竟然也能与经营面摊的大房西人赚得个齐头并进。
虽然林阿银不至于眼红大房三房的摊子,可她的确是有些眼热了。?微?趣!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这天,虞氏和林阿银正在家里琢磨着做秘制卤味的配比,这是林阿银与爹娘一同深思熟虑,共同商量后决定的摆摊目标。
卤料的配料里面有八角、桂皮、香叶、草果、丁香、花椒、白芷、砂仁和白蔻等,这些都是林有粮按着林阿银的要求去秦氏医馆买的。
秦老大夫见林有粮买的这些药材根本没法进行君臣配伍,十分担心地叮嘱他:“这些药可不能乱吃啊!”
林有粮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见秦老大夫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更不敢说他闺女还打算把这些药材拿来做菜得事,只能是随意寻了个借口给含糊了过去。
有些遗憾的是,林阿银培育的辣椒苗还要等两三个月后才能结出辣椒,卤料中想要加入辛辣的口味就暂时只能用食茱萸来代替。
食茱萸放到卤汁中的确会增加一些辣味,但林、阿银发现食茱萸本身自带一定的苦味,因此整体口感还是无法和辣椒相比。
但如今也没有别的替代辣椒的好办法,就只能暂时先用食茱萸替代着。为了去除卤汁里面的食茱萸的苦味,虞氏和林阿银也想了许多办法。
在试着熬了好几种卤料后,娘俩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很好中和其中苦味的方法,那就是在辣卤汁里加上红糖!
红糖能很好地淡化大部分食茱萸本身的苦味,吃着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有点类似于林阿银前世吃到的某黑鸭的甜辣口味。
虞氏和闺女尝试过后,都觉得猪下水用辣卤味的更好吃些。但原味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猪头肉和猪耳猪拱嘴猪舌等,都是要原味的卤水来卤更好吃。
确定好卤料的配比,前几日刚替闺女西处收购完罗汉果的林有粮,又马不停蹄地替闺女去各村的屠户家收购了许多的猪头下水和鸭货等。
因着虞氏还要在家里照顾着白老太,因此大家各自进行了分工,在头一晚三人一起将猪头肉猪下水等全部洗好烧毛焯水。再由虞氏起早将肉卤上,待林阿银和林有粮七点起来将卤好的肉分装上车后,虞氏再回去睡个回笼觉。
林阿银依旧是选定去永安县里摆卤肉摊,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