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且说关胜自整顿了二龙山,诛杀邓龙,立下规矩,又遣曹正、张青夫妇于山下开设酒店,以为耳目,山寨事务,初见规模。
然关胜非是久居山林之人,胸中所思,乃是匡扶社稷,重整乾坤。
这日,于忠义堂上议事己毕,独坐沉思,手指轻捻美髯,丹凤眼微合,心中计较:“某虽暂居此山,实乃权宜之计。欲成大事,非广纳贤才不可。想我汉末之时,兄长亦是颠沛流离,幸得孔明先生,又有翼德、子龙等一班文武辅佐,方能三分天下。如今这大宋,奸佞当道,民不聊生,正需英雄辈出,共挽危局。鲁达、林冲皆是义烈之士,奈何缘悭一面,未知其踪。杨志兄弟亦是良将,惜乎流落江湖。尚需更多臂助,方能有所作为。”
思量之际,关胜脑海中浮现一人面容。
此人姓郝,名思文,乃蒲东郡人士。说起这郝思文,与关胜却有一段渊源。数年之前,关胜尚在朝中供职,因钦佩其武艺,又见其性情刚首,颇有古人之风,便与之结为异姓兄弟,约为生死之交。
这郝思文,表字不详,只因其母怀他之前,曾梦井木犴星官投入怀中,故而以此为名。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尤其擅使一杆七星龙鳞枪。关胜素知其抱负不凡,只恨奸臣当道,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郝贤弟屈居蒲东,仅为一小小军吏,常有怀才不遇之叹。
“是了!”关胜心中一定,“郝贤弟与某义气相投,又同是不满朝政之人。¨7~8*x,s\w?.+c,o*m,某今既己竖旗于此,正可邀其前来,共图大业。以贤弟之才,若肯来助,实乃如虎添翼!”
想到此处,关胜不再迟疑,当即唤过一名心腹亲随,吩咐道:“速取文房西宝来!”
那亲随不敢怠慢,连忙捧来笔墨纸砚。关胜铺开素绢,提笔沉吟片刻,饱蘸浓墨,笔走龙蛇,一封书信,转瞬写就。但见信中写道:
“郝贤弟思文足下: 忆昔与贤弟蒲东结义,把酒言欢,共论天下之事,何其快哉!别后数载,常相挂念。 愚兄关胜,素怀忠义,奈何朝政日非,奸佞当权,蔡京、高俅之流,祸国殃民,倒行逆施,致使忠良含冤,百姓涂炭。愚兄不堪其辱,愤而出走,暂借青州二龙山安身。此虽权宜之策,然替天行道之心,未尝稍减。今于此山,聚拢义士,操练兵马,只待时机,内除国贼,外御强虏,以安社稷。 忆及贤弟,胸怀韬略,武艺绝伦,昔日曾言‘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奈何屈沉蒲东,明珠暗投,岂不令人扼腕?贤弟之心,愚兄深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然当此乱世,岂能独善其身?与其郁郁居下,不如奋起一搏! 今愚兄于二龙山,竖起‘忠义’大旗,广邀天下豪杰。贤弟若念昔日结义之情,若信愚兄匡扶之心,何妨拨冗前来,共聚大义?此间虽无高官厚禄,却有兄弟同心,肝胆相照;虽无太平盛世,却有沙场驰骋,建功立业之机。_兰¨兰.蚊.血. !冕~费?悦!渎!倘蒙贤弟不弃,愿率众下山远迎,与贤弟把臂重逢,共议大事。临书神往,不胜翘企! 兄 关胜 顿首”
写毕,关胜将信仔细看过,自觉情真意切,足以打动郝贤弟。
遂将书信封好,又取出一包足有百十两的银子,唤来先前那心腹亲随,郑重嘱咐道:“你速速启程,务必亲至蒲东,寻到‘井木犴’郝思文郝贤弟府上,将此信亲手交予他。这包银两,乃是与贤弟的盘缠路费,一并奉上。此去路途遥远,须加倍小心,不得有误,速去速回!”
那亲随领了将令,将书信银两贴身藏好,应声道:“将军放心,小弟晓得了!定将书信安稳送到郝家哥哥手中!”说罢,辞了关胜,径下山去了。
且说这郝思文,正在蒲东家中后院演武。
但见他使开七星龙鳞枪,时而如潜龙出水,时而如猛虎下山,枪影闪烁,寒星点点,端的是威风凛凛。演练完毕,收枪而立,额头微汗,胸膛起伏。
他望着手中钢枪,想起自身际遇,不由得仰天长叹:“唉!空有一身武艺,报国无门!这该死的世道,何时才能有我郝思文出头之日!”
他出身军官世家,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又读过几卷兵书,一心要为国效力。
奈何屡次投军,皆因不肯行贿钻营,得罪上官,始终未得重用。如今屈居蒲东,任一小小牌军,每日点卯应差,与那些庸碌之辈为伍,心中愤懑,实难言表。
他又想起昔日结识的义兄关胜,那位仪表威严、武艺高强、同样怀才不遇的汉子,不知如今境况如何?自关兄离开大名府,音讯渐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