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邓龙在山上,聚集了多少人马?平日行事如何?可曾劫掠过往客商?”
老店家摇摇头:“人马多少,俺们山下百姓哪里清楚?只听说有几百号人。平日里,他们倒也不常下山,只是偶尔会派些喽啰下来买些酒肉盐巴。过往客商嘛……嘿嘿,客官您是外地来的,有所不知。这二龙山左近几条道,如今还有几个客商敢走?除非是硬着头皮,结了大队人马,或是走了官府的关系,不然多半是要被他们劫了去。听说那邓龙寨主,为人小气得很,又嫉贤妒能,但凡有甚么好汉想去投奔入伙,若是本事寻常的,他或许收留;若是名头响亮、武艺高强的,他便寻个由头拒之门外,生怕别人抢了他的寨主宝座!”
“哦?竟有此事?”关羽心中一动,这邓龙的行径,与那梁山泊的王伦,何其相似!占据险要之地,却无容人之量,更无替天行道之心,只顾着自己偏安一隅,做个土皇帝。这等人,如何能成大事?
他心中对这二龙山最后一丝期待,也渐渐熄灭了。看来,此地虽是险要,却非良主。
王信此时己安排好马匹,走了进来,听了老店家后半段话,凑到关羽耳边低语道:“哥哥,果然不出所料。这邓龙,怕又是个王伦一流的人物。”
关羽微微点头,脸上神情不变,又向那老店家问了些青州地面的风土人情,以及附近桃花山、清风山等处的消息。老店家知无不言,将所知一一告知。
言谈之间,关羽己对青州地界的形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官府无能且贪婪,绿林势力虽众,却多是邓龙、周通这般不成气候的小股匪盗,各自为政,欺压百姓,并无真正能号令群雄、心怀大义的英雄人物出现。
眼见天色尚早,关羽谢过老店家,留下几文茶钱,便起身告辞。他并未在石林村过多停留,以免引人注目。
一行人出了村子,寻了个僻静的山坳处,关羽勒住马,对众人道:“方才店家之言,尔等也都听见了。这青州地面,官府昏聩,民不聊生,盗匪虽多,却无英雄。二龙山邓龙,更似王伦之辈,非我等可投奔或结交之人。”
王信问道:“那哥哥的意思是?”
关羽目光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二龙山,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此山地势险要,乃是天赐的根基之地。落于此等鄙吝小人手中,实乃明珠暗投!我等且不忙动手,先在此处盘桓数日,仔细探查那山上的虚实,地形关隘,兵力布置。待时机成熟,关某自有计较!”
他虽未明言,但话中之意,己是呼之欲出——这二龙山,他关羽,己然看上了!
众人闻言,皆是精神一振。自离了大名府,一路行来,虽有目标,却终是漂泊不定。如今听哥哥这般说,似乎己有了初步的落脚打算,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
当下,关羽便分派任务,令王信带几个人,扮作樵夫猎户,分头到二龙山附近的山村野店,继续打探消息,绘制简易地形图。他自己则带着其余人,寻了个更隐蔽的山谷暂且安顿,日间便亲自匹马到二龙山外围,凭借汉末沙场经验,远远观察山寨的动静和防御。
正是:初临青地察民苦,己知官匪两相欺。龙山虽险主非器,欲效前贤夺寨基。
毕竟关羽要如何探查二龙山虚实?那邓龙又是否会察觉到这潜在的威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