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走了一段路,一行人来到了第一处粮仓。′w¨o!d^e?b~o-o!k/s_._c_o/m*
据左良贞介绍,由于去年邓知州从中取粮,加之这些年的官吏俸禄、军队粮饷以及朝廷太仓调拨等等消耗。
现在茂州正仓里17座粮仓只有5座储着粮,其余都是空的。
马承立想着先验粮,布帛什么的等会再去看。
只见眼前的院门上写着一号,门上还锁着一副大锁。
马承望手拿粮册,朗声道:“此仓储粮三千石”
马承立微微点头,看着门上的大锁缓声道:“打开吧”
“是,大人”
万兴拿着一大串钥匙挑了又挑,然后快速的打开了仓门。
仓门吱呀一推开,一股陈年谷香混着潮气扑面而来。
马承立微皱着眉,拍了两下这才率先走了进去。
仓内粱柱结了很多蛛网,一排排粮包堆得老高了。
马承立虽然是第一次当官,但流程还是知道的。
他对着身后随行的衙役,缓声道:“依例先验仓廒,你们几个验细些”
众衙役先后应着:“是,大人”
于是乎,官老爷们闪到了一旁,衙役们就开始流水般的分头查验。
有的叩击墙壁听听有没回响,有的攀上仓顶看看粱柱瓦片是否完好。?a.b\c_w+x·w+..c¢o_m*
还有的俯身于地看看砖缝是否严丝合扣。
其实就是检查粮仓是否储粮安全。
这么多粮食,马承立不可能都一一打开检验,只能随机抽查。
等衙役检查好仓廒后,马承立又让人把量具拿过来,然后随机点了二十多袋。
衙役们遵照马承立的吩咐,一一将点到的粮包堆在了地上。
据上面标记,每袋粮包有3石。
这些粮包一打开,马承立还上手仔细揉捏端详着,他深皱着眉问。
“谷粒干瘪、色泽晦暗,还有些霉点,这什么时候的粮?”
万兴淡定自若的说:“大人,这是泰初西年的陈粮”
左良贞在一旁补充道:“大人,去岁雨水多,难免有潮气侵扰”
马承立略有深意的瞥了万兴一眼,然后看着马承望说。
“去年地龙翻身,邓知州取的是新粮还是陈粮?”
马承望看了下粮册,随后说道:“是三年以上的陈粮”
马承立又问:“账上可还有新粮?”
左良贞笑了笑,抢先道:“大人有所不知”
“官员发放俸禄和军粮一首奉的是官用优先,先入者先用原则,都是从新粮调拨”
左良贞说的没错,新粮入库之后,陈粮优先用于赈灾,官老爷和军爷哪里能吃陈粮?
《唐律疏议》有载,要求军粮须以新栗充,陈粮储三年以上者不得入军。/墈+书?君? !勉¢肺+粤+犊*
理论上军粮应为新粮和储存时间较短的粮食,除非战时急调才用陈粮。
马承立反问:“就算如此,茂州官员俸禄才多少?难道茂州的新粮都供于军粮了?”
旁边的胡巍言正欲回答,就听左良贞不慌不忙的说。
“今年三月初接户部调令,调茂州正仓一万五千石粮运往松州前线”
“咱们茂州刚受灾,新粮不多,这一万五千石的军粮里还是混了些陈粮的”
万兴赶紧配合拱手道:“大人,左州同说的账上皆有录”
马承立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不过他也没有过多琢磨,还是先把粮验了再说。
只听左良贞又淡淡道:“大人,茂州普遍种的是水稻,九月还会有一批秋粮入库...”
马承立抬手打断了左良贞的话,他微笑道:“初次为官谨慎了点,问多了左大人莫要见怪”
左良贞随即也笑着说:“大人言重了,点验粮仓是重要事,大人仔细点是应该的”
“大人还有什么要问的,下官和万大使皆会详细回话”
万兴也一脸笑呵呵的说:“是啊大人”
马承立点了点头,正色道:“嗯,暂时没什么要问的,先验粮吧,来人,上量斛”
后面的胡巍言和周明通对视了一眼,两人百无聊赖的凑到了一块。
反正仓储不是归他们管,他们就是来走过场的。
随行的衙役听了马承立的吩咐,这会量具一一排开,然后依次杠起粮包倒在量具里。
谷物哗啦啦的倒入后,一旁的衙役就用平准木刮过量具的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