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还是大毛出面劝王氏,她才同意听赵大麦的安排。大毛也读了几年的书,今年私塾的夫子让他去试着报名考试,不指望他中,主要是去考场上见识一番。
说是这样说,但考试就要结保,几人结保的话肯定要的互相打听一下名声。王氏也是不想在这紧要关头闹出什么不好的事影响到大毛的考试才改主意。
夫子说是涨见识,但是她心里却盼着大毛能考过,哪怕童生不算功名,在村里也够用了。二房有个举人小舅子就能在村里横着走,她要是有个童生儿子,以后在村里应该也没人能惹。
王氏想得挺好,却对考试的事一窍不通,考前的准备工作还要时不时向王秀英请教。
赵林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大毛要参加考试,他只知道村里的私塾建成后,村长让他转回来上学,结果不管是大毛还是赵大麦都答应,闹得村长很不开心,还把赵有德叫过去训斥了一顿,怪他没有教好儿孙。
可惜赵有德都当爷爷的人,还要被村长训,也不是没有反驳,但往往是反驳一句,村长能回更多。几次之后他就学聪明了,村长要训就让他训,他老实听着。
什么都不说,态度老实一点,村长心情好还能少说两句。
赵有德只盼着村长早点把族长的权力交出去,换个人当族长,看他还怎么训人。他私下里其实也支持赵大麦的做法,村里的私塾是新开的,谁知道好不好,转回来干什么。
大毛才学了几年,夫子就让他参加考试,可见他们夫子水平不错。谁知道村长请回来的孙夫子什么水平,都上课三天了,听说上课才刚刚教孩子们识字。
大毛和村里孩子的进度可不一样,回来完全是耽误他,村长也是老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