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话说杨家将 > 第六十一回文广巡三湘

第六十一回文广巡三湘

子为太子,心中的沮丧、不满、愤怒、仇恨可想而知。真宗驾崩以后,仁宗赵祯继位,加封赵爵为‘皇叔铁帽王’并赐‘铁书丹卷’为凭。【注:铁帽王就是子孙后代可以世袭的永久王位,大宋朝有四家:梁王柴家、东征王高家、平东王郑家;襄阳王赵家;铁书丹卷就是把封王的圣旨铸造在铁板上,便于永久保存。】赵爵表面上,上表谢恩,忠心拥戴皇室,内心却认为,仁宗软弱可欺,已有了不臣之心。秘密聘请以小诸葛沈中元为首的江湖奇人异士做

谋士,四处招降纳叛,收了几股占山为王的强人为羽翼,拉拢长沙王为同谋,按皇宫的格局扩建王府,妄图时机成熟时夺取仁宗的天下。

龙图阁大学士包文正,在破获‘四值库’总管马朝贤监守自盗‘九龙冠’的案件中,觉察到襄阳王的反迹,密奏宋仁宗防范,仁宗不以为然。后,兵部尚书金辉又奏;长沙王与襄阳王关系异常,来往频繁,长沙王违制私招兵马、、、、、、这才引起仁宗的重视。密招六合王赵慎、(八王赵德芳的长子)内阁学士包文正、老驸马柴玉、首相寇准、吕蒙正密议此事。寇准道:“襄阳王反迹已露,然,罪恶尚未昭彰,似不宜公开讨伐;长沙王私下招兵买马,实系图谋不轨,却无真凭实据,亦不便公开问罪。老臣愚意,在朝中选一位文武兼备之臣,令其代天巡狩两湖三湘之地。以剿匪为名剪除襄阳王羽翼,收集其谋反的证据,用半公开的手段慢慢消除隐患,不知圣上以为然否?”包文正道:“寇大人不愧是三朝元老,虑事周密,臣附议!”仁宗道:“朝中何人能担此重任?”六合王道:“现在朝中的大臣,全是文者不通武,武者不善文,只有泰州节度使杨文广文武皆备,臣愿保举他担此任!”仁宗准奏。密宣杨文广进京,喻以详情,令其回泰州挑五千亲兵备用。杨文广将此事告知母亲穆桂英、奶奶黄夫人。黄琼女道:“文广此差事,表面上是文官代天巡狩,实际上是秘密军事行动,且不说襄阳王羽翼众多,仅长沙王麾下就有不少能征惯战的悍将,一旦反脸动起手来,文广匹马单枪后果不堪设想!快设法通知宗英回来商议对策!”穆桂英深以为然。为赶时间,穆桂英亲自拜会丐帮设在汴京的分舵,求其帮助用飞鸽传信。【注;宋时,叫花子自己的组织,势力十分庞大,在各地都设有分舵,用飞鸽传信十分快捷,一天达千里以上。】

回头再说杨宗英,杨宗英接信后,立即带李苗凤、杨文远、杨金瓜等人连夜赶到梁王府辞行。柴潜道:“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重见,表弟可将燕儿带走,方便时就与他们在中原完婚,亦不必再通知愚兄!本来备有小女的嫁妆若干,恐误行程,就不送啦!仅送银票十万两助妆”。言罢,不胜唏嘘。途经三元,已接飞鸽传信的杨延顺,早在官道边的酒店备好宴席等候,见面草草用饭后,杨延顺令‘杨宗兰’亦回中原,代己为老太君上坟。

好在跟随杨宗英的诸男女都是马上将,一路马不停蹄,旬日时间就回到火塘寨。议及文广南巡之事,杨宗英道:“文广此去乃是代天巡狩的钦差大臣,意在敲山震虎,不是公开的军事行动,随行的人马也是仪仗、护卫性质,所以我们府里有功名的人不奉旨是不能随行的!好在圣上允许带五千山东亲兵作钦差大臣的卫队,我们就在这上面做文章,把火塘砦的子弟兵挑上一千人冒充山东官军,就让金豆夫妇作亲兵卫队统领,宗兰、文远、梁燕、家生、家育、充当旗牌、传令、参军等钦差随行官,形影不离地护着文广,这样一旦出现意外自保决无问题!何况,三湘地面朝廷还有不少驻军,文广可以凭尚方宝剑随时调用他们出战嘛!”黄夫人、穆桂英亦认为此法可行。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文广到寇丞相府,向老爷子请示南巡方略。寇准道:“此次南巡,目的有两个,一是实地观查襄阳王的动态,尽可能取得他不臣之心的证据;二是相机合法剪除襄阳王的羽翼,将他的野心扼杀在摇篮里。据枢密院收集的情报,襄阳王网罗了不少山寇、湖匪作伏兵,长沙王刘循义是他最大的帮手,你可以先到长沙,设法制服长沙王,而后、、、、、、明白吗?”杨文广喏喏受教。

三日后,宋仁宗金殿下诏,封杨文广为两湖巡查使,赐尚方宝剑一把,代天巡狩,有先斩后奏、便宜行事之权。杨文广带着换上御林军服装的一千杨家子弟兵,四千山东亲兵,浩浩荡荡南下。一路穿州过府,马不停蹄直奔长沙府。

当年,周太祖郭威灭汉建周时,汉主刘知远的族弟、原长沙节度使刘知礼,不服周朝的管辖,宣布独立,建立了长沙国。当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周朝,建立大宋时,长沙国的国王是刘知礼的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