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话说杨家将 > 第四十一回天王穆柯寨

第四十一回天王穆柯寨

话说‘赛火神’孟良在军需官那里领了一千两银票后。满怀信心赶赴山东。沿途打听,几经周转终于找到天王山下。近前一看,不由失笑道:“真是见景不如听景!在江湖上名气挺大的天王山,竟然不是山,甚至连岭也算不上。只不过是方圆十几里,高仅十多丈的黄土岗而已!”因山及人,心中对穆天王的敬慕顿时下降八分,甚有瞧不起之意。

孟良不知,此地数十年前确实是一座荒坟累累的乱草岗。岗上土质贫瘠,碱性大,不但长不成庄稼,就连荒草也象秃子的头发,稀稀落落没几根。当地的少数有心人,或许听说过此岗原是数百年前鲁国的一个王陵外,连官家也不知有这么个地方。二十多年前,曹州兵马都监‘穆羽’得罪了潘仁美,罢官归乡途经此地。在岗上休息时,偶到酸枣蓬中中方便,惊喜地发现了两棵千年难遇的降龙木树。于是,归故里之念随止,用重金贿赂当地官府,买下此岗做私人宅基地,建房圈围定居下来。穆羽昔日在军中作战勇敢,貌似传说中的托塔天王李靖,被同伍笑称穆天王,穆羽亦默认其绰号。买了土岗后,随命名叫‘天王山’。岗上宅院对外称‘穆柯寨’取意因树建寨的意思。那两棵奇树就圈在做为花园的后院。刚开始,寨中只有随行的十几名家丁,后来,原军中属下几名把总、亲兵来投,穆羽都收下,分派他们作寨中管事或执役人员。穆羽喜仗义助人,在江湖素有善名,有不少无处可去的江湖浪人、失意的武职官兵、甚至避祸逃难的绿林人物幕名来投,他是来者不拒,一概收下。寨中很快发展到五百余人,其中,武艺与焦、孟二将不相上下的矫矫者就有十二名之多。穆羽既不打家劫舍,也不保镖经商,收留这么多人无事可做。就组织他们每天运黄河沙土上岗改善土质,种植粮食、蔬菜,圈养家禽、家畜,以求自给自足。也许是天意吧!在寨中搞土建时意外挖着古时窖藏,得珍宝甚巨,从此不虑养寨钱财。隋纳管账先生曲夫子的胞妹为妻,生有两子一女。长子穆铜,次子穆铁,从小送少林寺学艺。女儿穆桂英也由恒山‘静心’师太带走为徒。那年,山东地面大旱,寸草不生,饿殍遍地,到处可见逃荒者抛弃的孤儿、女婴。天五穆羽善心大发,在寨中新建一座‘养孤堂’,收留弃婴孤儿。消息传出,周围百里地的弃儿,甚至家贫不愿养的女婴都往穆柯寨送,月余时间就收了千二百人。一时,大善人穆天王的义举在江湖广为流传,穆柯寨名声大噪。

经过十几年的培养、训练。第一批的六百名男婴,四百名女婴已成大人,做了穆柯寨的铁杆亲兵。待他们成年后,天王穆羽安排他们结对婚配,安家生子。所生子女与每年不段送来的孤儿一起接受训练、、、、、、二十多年过去,穆柯寨已发展成人强马壮、兵精将勇的小独立王国。天王穆羽担心树大招风,一面交好地方官府,一面设法把岗周围的千百亩良田买下,盖了三处田庄,令寨中学武不成、读书不就的孤儿夫妇专事种田、养殖。严格规定寨中人不得在外面持强惹是非。所以,穆柯寨与官府、绿林道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安居无事。

去年,穆桂英艺满回寨。天王穆羽把寨中事务交女儿掌管,带二子远赴蓬莱访友,为长子穆铜连姻,转眼已走了一个多月。这一天,穆桂英在家中无事就领着青桃、绿杏、黄梨、红枣四大随婢,由管家穆瓜带二十名女兵陪同下山围猎。天王山,岗不高、林不深,自然存不住大野兽。不过,周围数十里都是穆家私产,行人罕至,天王山周围二里之内都是荒草、矮树丛,是故,狐狸、山鸡、野兔、飞鸟不少,也有野猪、黄狼出没。穆桂英正在箭无虚发地射猎野兔、山鸡,忽闻空中雁鸣,抬头仰望,只见一群大雁列行南飞。穆瓜道:“南归之雁肉最肥,可惜打不下来!”穆桂英道:“这有何难!”挽弓连珠三箭射去,有两只应铉而落,一只带箭惨叫低飞而去。喜的穆瓜手舞足蹈地高喊:“丫头们!追呀!”大丫头穆青桃拍马追出。

却说孟良在天王山下观察多时,远看寨中红男绿女进进出出,心中尚未想好进寨的说辞,肚子却咕咕地叫了起来。听得空中大雁悲鸣,抬头看见一只孤雁低飞而至,不由心中大喜道:“天可怜见,老孟的午饭有着落了!”急忙张弓搭箭射去,只听嘣的一声,铉响雁落。急步去草中寻时,已有一只小手将死雁先一步抢在手中。孟良打量抢雁人,见是个头梳蜗牛双丫,身着青绿紧身衣裙,脚穿羊皮小蛮靴,腰挂女用短剑的小女人。孟良知道,这样打扮的女人最不好相与,本想拂袖而去,无奈肚子不争气,只得上前道:“这位小大姐,此雁乃敝人射落,还与我吧!”穆青桃不知穆桂英所射之箭在飞行中已掉落,雁身上带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