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孟良离了连营,由娘子关进入河东,一路马不停蹄直奔五台山下。到了山口市井五台镇,休息一晚,次日早早就上山到清凉寺,请求拜见杨延德。知客僧竹青大师道:“本寺没有俗名叫杨延德的出家人,请施主到别的寺院寻访!”孟良道:“杨延德不在贵寺也罢,在下求见松果方丈请大师惠与通禀!”竹青道:“阿弥陀佛!松果方丈正在闭关参悟高深佛经,无法替施主通禀,请谅解!”孟良道:“敢问方丈何时出关?”竹青道:“少则半载,多则一年,贫僧不知准确时间,施主如果明年再来,拜见有望!”孟良无奈,只好惺惺离寺。
孟良沮丧地坐在寺外,百思不得其解,暗道:杨金豆月前尚见过五哥,知客僧怎说寺中没有此人呢?莫非不在此寺出家乎?看来老孟只好遍访五台诸寺了。接连三天,孟良跑遍大小三十余座寺庙,皆言:“查无此人”下气之余,突然醒悟:六哥说五哥的师傅是松果大师,世上哪有师傅住在清凉寺,徒弟却住别处的道理?我傻呀!白白瞎跑了几天!看来五哥是藏在寺中不想见人,说不定松果方丈闭关也是假的!可这清凉寺有三千多僧众,几百间房舍,有许多小院还是‘游人止步’的地方,要找个不愿见面的僧人,还真是大海捞针!好吧!老孟就盯住清凉寺转游,不信找不出破绽!白天,孟良拦问每一个从寺里出来的僧人;夜里摸进寺里逐屋暗探、、、、、、,辛苦了数日仍是一无所获。这日中午,孟良在寺后松林里休息,突见一位店小二模样的人担着两老酒,走向深谷,灵机一动,悄悄跟在后边。转弯摸角深入幽谷二三里,山脚林中现出一座简陋禅院,店小二在门前放下担子高唱哩歌,门开处,有两个小和尚接而入。看到此,孟良转身就走,到离寺二里远近的地方等店小二。不一会,店小二果然原路返回,孟良突然从树后窜出,用板斧压在其脖子上厉声道:“要活命就老实回答爷的话!不老实就砍死你!”小二胆战心惊地道:“好汉爷饶命!小人不敢说谎!”“前面林中那所院子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多少和尚?讲!”“回爷的话,那里是清凉寺的一个分院,没有名字。里面有二百多名学武艺的小和尚,一个教武艺的大和尚!”“大和尚叫什么名字?长相如何?酒是谁喝的?”“大和尚法名叫不戒大师,长的五大三粗,连络胡子,小五十岁年龄,酒就是他喝的、、、、、、”孟良得意地一笑,随手拿出五两银子递给店小二道:“银子赏你,要想保住你吃饭的家伙,今天的事就不要对任何人讲,乖乖回去吧!”
因祸得福的店小二,又惊又喜的走后。孟良已料定不戒大师就是杨延德,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杨五哥何以要隐名埋姓,躲在这荒不见人的深谷之中?
此事说来话长。当年,杨继业领几个孩子上山,请闲云大师授艺。言明教习祖遗姜家枪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辉、四郎延朗、都是学的枪法。五郎延德当时只有五岁,不便随练,闲云大师将他托付给师弟松果大师,让他代教扎根基武功。三年来,杨延德吃睡都与松果在一起,不仅与松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且处处模仿松果的不苟言笑、寡言少语、爱好礼佛上香的行为。耳喧目睹,好奇记忆,竟能将许多饶口的佛经朗朗念唱。因松果的兵器是月牙降魔斧,延德就对斧法特别感兴趣。到了八岁,该跟闲云学枪法时,仍哭闹着不愿离开松果大师。闲云将此事信告杨继业,业回信道:“百人百性,五指长短不一,延德既好斧法,就让他拜在松果大师名下罢!”于是杨延德就成了松果大师的正式弟子。从师十年,不仅将七十二路罗汉降魔斧招练得精熟,尚学会了观天文、看星相、演周易、测未来的本领。十五岁辞师下山时,松果大师将自己用了四十余年的神兵器,降魔斧送与杨延德,另送一个浑然一体、无法开启的小木盒。交待道:“此盒与你命运相关,应与降魔斧一样,随身携带!到你处于无奈境地时,方可打开救命!”
金沙滩之战,杨延德与突围的众兄弟走散,一人闯入辽军腹地山中,人困马乏、饥渴交加,根本无能力冲出巡兵如蚁、哨卡林立的辽境。本想拔刀自刎,突然想起救命盒。劈开看时,里面装的物事竟是一把小巧的剃刀,一张写有自己年龄、法名的度牒,一领薄如蝉翼的僧袍。顿时明白师傅的意思,随脱掉盔甲,就着溪水剃去头发,把斧柄去掉,斧头埋在岩石下,穿上僧袍,放走战马,凭着怀中度牒,闯关过卡,顺利离开了辽境。到了清凉寺,恳求师傅正式剃度。松果大师道:“阿弥陀佛!徒儿虽与佛祖有夙缘,然家中上有高堂、中有娇妻、下有弟、妹、尘缘未断。等十年后尽了人子之孝,再来侍奉佛祖不迟!”杨延德道:“尘世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