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抓紧立项。
在场几人,连同角落三名记录员,均感同身受。
朱为民频频点头,颇为认同。
不过,对秦青川话里有话,指着和尚骂秃子,有些吃味。
幽云工大在津门,你当我们就舒服?
俞振邦深以为然,本就是学者型,平原作为人口大省,按照秦青川思路琢磨,要是不提前应对,所描绘场景,九成九能发生。
屠百顺压根没多想,只等秦青川暗示,高调力挺即可。
邱凯则满脸肃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唯有王雄,若有所思。
秦青川的前瞻性,早有领教,根本没怀疑,己经开始琢磨,如何把山河大学弄到青齐,比如登州、曦光。
尤其是曦光,可以说凝聚着秦青川的心血,其中曦光大学,经过多年大力度支持,虽说未被纳入两个工程,可在青齐也是排名靠前。
“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我完全赞同。
山河大学校址,我建议落户曦光,滨海城市,环境优美,定然能够为西省发展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闻听此言,朱为民回过神,脱口而出。
“不行,绝对不行,西省发展,必须兼顾西省全局,曦光太偏,哪怕泉城也不合适,作为西省交通枢纽,我觉得石门最合适。”
俞振邦眉头一皱,立马反驳。
“石门不行,幽云守不住,万一发展起来,京城或者津门首接拿走呢?”
......
三人全然不顾领导身份,拍桌子瞪眼睛,各自表达本省的优势,陈述对方的缺点。
总之,谁都想要。
反观屠百顺,有秦青川在场,根本不用想太多,反而最清醒,结合第一条‘山河走廊’,瞬间明悟,当即身体前倾,试探性提议。
“如果考虑地理位置,邺城,或者邯郸,会不会更合适?”
此言一出,现场一静。
正在争吵的三人,连同邱凯,无不先看地图,继而想到‘山河走廊’,最终齐齐望向秦青川。
答案呼之欲出。
王雄眉峰微扬,不由得暗叹,好小子,果然还是面面俱到,有备而来,当即温声开口。
“结合铁路大动脉,校址二选一,确实更符合全局,不过,青齐只出资源,并没有非做不可的必要。”
说着,话锋一转。
“不过,如果能由青齐主要管理,倒也不是不行。”
屠百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顺嘴跟了句。
“要这么说,河东也有权主要管理。”
没等二人辩论,秦青川果断插话,说出自己的想法。
“您二位先别争,合作办校,最忌讳多头管理,哪怕西省教育厅成立联席会,后续也会出现意见不合,管理权必须上交教育部。”
说着,侧目而望。
看见秦青川盯着自己,邱凯心底一沉。
又特么是冲我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