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山慌了神,紧紧抱自己媳妇儿:"娘子,娘子,你醒醒,你醒醒。"
屋子外头听的人见里头的声音暗道声不好,此时王嫂子赶忙将熬煮好的人参汤端了进去,“快,快,人参汤来了。”
张家小院乱成了一锅粥。灶膛里的火一首没断过,小草跟着跑进跑出,端水递布。黄奶奶用红绳扎住于归的脚趾,王嫂子给她灌下一碗浓浓的人参汤。张爷爷又拿着银针在腹部处施了几针,终于,血慢慢止住了。
"命保住了。"张爷爷长舒一口气,"就是身子亏得厉害,得好好养着。"
张文山跪在炕前,看着昏睡的媳妇儿和两个哇哇啼哭的儿子,这个七尺高的庄稼汉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对着黄奶奶跟张爷爷“砰砰”的狠磕了几下头。
"傻小子,哭啥?"大顺嫂抹着泪笑道,"这回是龙凤胎呢,咱们十里八乡的头一份,这是天大的喜事!"
黄奶奶把两个孩子并排放在于归身边,小的那个突然抓住了哥哥的手指,就像是血缘的指引:“这丫头以后就是个黏哥哥的性子。”
张爷爷扶着张文山起来,“这本来就是我们应当做的。文山,你跟着我出来,让他们收拾收拾,我给你开个方子,我这儿药不全,明儿一早你们去镇上照着方子买。我这里还有三颗补气的丸子,每日吃一颗。一会儿让你大顺嫂先帮忙喂一颗。“
张文山跟着张爷爷出了房门,就在堂屋的桌子上,就着点好的蜡烛,一边看张爷爷写方子,一边听他说些注意的事项。
孩子生了下来,于归也从鬼门被拉了回来,张家院子里一片喜气洋洋,于老娘虽然心疼自己闺女遭罪,但好歹生了下来,生命无碍,心中难免庆幸,又看着胖嘟嘟的外孙和外孙女,一半高兴一半忧心,表情甚是耐人寻味。
正乱糟糟的,就听到张文青激动的声音:“媳妇儿,媳妇儿,你咋了?你别吓我。”
王嫂子跟小草赶紧跑过来,只见林云扬小脸煞白,站也站不住,己经软倒在张文青怀里,“张爷爷,张爷爷,你快来看看我二嫂。”
张爷爷赶忙拿着医疗箱过来,拉过林云扬的手把了把脉:“无事,应该是吓到了,休息休息就好了,再两三个时辰,天也快亮了,快去歇歇。”
“我,我 没事儿,我就是害怕,相公,我没想到生孩子这么吓人。我两家嫂嫂们都生的顺当,我以为女人生孩子都跟他们一样顺当呢,可今天看了大嫂, 我……”
林云扬吓的脸色发白,碰巧大顺嫂又端着一盆血水出来,她捧着肚子说不出话来。
“你大嫂这是双胎,自然难一些,你是一个,又年纪轻,就顺当的多。你瞧我跟你大顺嫂子,不都没事儿吗?后面多走动走动,有助于生产的。”王嫂子安慰道,毕竟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看他这样子有些心疼。
“你王嫂子说的没错,你这怀相好,没问题的。”一首在旁没说话的黄奶奶也安慰道,“到时候黄奶奶给你接生,保你顺顺当当的。”
林云扬知道自己有些焦虑,但见众人都在安慰她,也不敢再惹大家担心,况且两个孩子才生下来,正是高兴的时候,“我知道了,相公,你送我回去休息,我肚子有些发紧。”
张文青有些紧张,张爷爷道:“放轻松些,没事儿的,睡一觉就好了。”
众人这才发现天色己经这么晚,王嫂子一拍脑壳:“呀,明儿我还得去镇上送帕子呢。”说完看着张文山道:“文山兄弟,我就先走了,这参汤灶房还有,一会儿在给于归喝一碗。”
己经到了次日凌晨,大顺二顺带着石头早就回去了,大顺嫂子收拾完也往回走,谢老大也扶着自己老娘上了山。于归这一胎生的凶险,众人也都跟着提心吊胆,一转眼就到了第二日。
张文山一个个将人送了出去,又给黄奶奶和张爷爷各一个早就封好的红封,他见于归睡的不踏实,将张爷爷留下的补气丸在水里化了一颗,然后一点一点的喂给于归喝了下去,好半晌才将他的气息平顺了。
“老二,你先回去睡了,明儿镇上你还得去呢,这儿也没啥事儿了,剩下的我来就行。”张文青正在灶间帮着烧火,于老娘在准备红鸡蛋。——这时就体现出来家里有个老人的好处来,不管出了多大的事儿,都像是定海神针一般让人心安。
“行,大哥,我就先回去了,有需要的就叫我。”毕竟是担心房里自己的媳妇儿,今儿晚上他被大嫂生产的样子吓到了,不要说自己媳妇儿还怀着孕,哪怕他自己也吓的不轻,不敢想如果躺在里面的是他媳妇儿,他自己会有多崩溃。
走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