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这套宅子,有些类似城里的三进大宅,进与进之间有回廊相连,哪怕下雨天,在宅子里行走也不会被淋到。本文搜:美艳教师 myjschina.com 免费阅读每进院子都有七八间房,后头还有一个半亩大的后院。
这么大的一个宅子,哪怕将来孩子都们成家了,都有孩子也都住得下。
家里还有两个地窖,一大一小,现在里头空空的,还没东西存放。
另外,前头大门得左右两边,各有三间倒座房,陈九月分给了那些买回来的人住。
罗西丫母子一间,杜氏母女一间,孟景孟云一间,陆羽袁刚一间,还剩两间,暂时做放农具和和其他物资的杂物间。
家里的男孩子们都安排在一进院住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
陈九月和唐清则住在2进院的屋子里。
小西还小,就想去挤陈九月一起睡,陈九月说五岁的男孩子了,要开始学着自己睡了。
小西委屈巴巴的,虽然他的房间,又大又好看,娘亲还买了不少布偶和木雕的玩具,排放在房间里,但是他还是不敢自己一个人睡。
没办法,老大只能哄着,让他这阵子先跟大哥一起睡,等以后习惯了,再慢慢适应自己一个睡。
他抽抽搭搭的,只好同意了。
......
在新宅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杜氏他们又赶回镇上摆摊去了,唐清回医堂当药童,镇上的私塾放农忙假了,老二跟陈九月留在了村里。
西瓜苗己经能移栽了,之前嫁接得都很成功,只有少量几十棵苗子没能长好,不影响她种够2亩的地。
两亩的瓜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靠他们母子几个也不知道要种到什么时候,所以她又去村里雇了5个人来帮忙。
她家的新房建好了,三十亩地也开出来,还都犁成田了,原来雇的40个村里人,也就都停工了。
这会儿,村里家家户户这会儿也在忙着犁自家刚开出来的荒地,忙得很。
他们不像陈九月,能去镇上租牛回来犁地,完全靠人力拉拽,效率要低很多。
能雇到5个人来帮忙种瓜,己经很难得了。
瓜苗种下去了,还得浇水。因为水源近,首接挖了水渠到地头,从地头挑了水浇就行。
5个人,再加上陈九月、老大、老二、老三母子西人,一天的时间,就把2亩瓜地种好了。
后面几日,陈九月还在村里,教村里人泡稻种、催芽,再播种到育苗田里。
自己家里的育苗田,分了好几块,她让沈秀才做了标记的。
陈九月当初买了两种稻种回来的。
一种,颗粒圆润饱满,不耐旱,产量低,但是卖价最高。
一种,颗粒细长,产量高,但是卖价低。
陈九月让沈秀才将它们标记为1号水稻和2号水稻。
她家只用10亩地用来培育杂交稻种,另外20亩,她全部种了2号水稻。
就像她之前说的,现在年景不好,产量是最重要的,她自然要种产量最高的稻子。
这边播完稻种,休息了几天,村里又开始夏收了。
陈九月家还有5亩粟米,原来长势就不好,虽然后头赶在抽穗期灌上水了,但收成还是不尽如人意。母子几人,只用三天时间,就把5亩都收完了。
收回来的谷子,用连枷捶打脱粒,晒干后,没脱壳的谷子,也只有三百斤。
以后要吃的时候,再用石臼脱壳。
夏收之后,村里人没一个脸上有笑容的。
哪怕后来村里通了水,能及时浇了地,但前期实在是太旱了,秧苗长势本就不好,后来也是勉强抽了穗,但穗子结出来的谷子也没多少,收成也只有往年的七成,交税还得交上总收成的三成。
村民们交完税,剩下的粮食卖了换回来的粗粮陈粮,根本不够一家子吃到秋收,更妄论要给家里割块肉添块布做新衣什么的。
他们能指望的就只有村里的砖窑,每月分到每家的钱,能多一些。
但是村里的砖窑,一个月出窑的砖,最多能卖十几两银子,扣除给唐家的一成利,再扣除砖窑工人的工钱,剩下的均分给各家,每个人每个月不过几十文钱。
看着村民们,一个个脸上愁云惨淡的样子,陈九月想起了之前想过的要教村民们采药的事。
现在镇上的医馆,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药材也经常缺货,若村民们都采些药材拿去卖,肯定能卖上价。
只有村民们日子过得好了,才有人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