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种买完了,也到了午时,几人在县里的一家面馆吃了午饭,稍作休息。本文搜:EZ看书网 ezksw.org 免费阅读
到了下午,衙门上衙了,陈九月带着儿子们去问了想开立宗族的事。
遗憾的事,要在衙门备案一个新的宗族,必须要缴纳300两的立宗费,除了银子,还得有与原宗族的脱离文书,证明己经在原来宗族的族谱上除名。
这个朝代的律法,讲究连坐,家中有人犯案,会牵连家人。家族中有人犯大案,也会牵连族人。
与原宗族脱离的文书,不难弄到,只要他们这一户的人,自己开一张自请出族的文书,请有分量的见证人在文书上签字证明即可,这个见证人,可以是原族长,也可以是村长,里正,亭长。
陈九月这个倒是不用担心,只要她开口,她相信小牛村的村长或是郑亭长会帮她这个忙的。
现在的障碍就是300两银子的立族费,这就有些难办了。
昨日她才进账200两,那些是要用来在镇上建房子用。
老大老二也被300两银子的立族费吓到了。
老大道:“娘,立族的事要不算了吧,现在族里也没人来找咱们的麻烦了,咱们待着就待着吧。”
老二最是知道自家的娘有多烦现在的家族了,她肯定不愿意就这么一首待着的。
于是他道:“娘,咱们可以不用这么急,等咱们攒够了钱再来,左不过就是再等两三个月的事。”
老二管着家里的账本,最是知道家里每天的收入和支出。
娘昨晚给了他200两银子入账,他是知道家里现在有多少钱的人。
除去镇上建房子的钱,他们做蜡烛的钱,村里砖厂的分红,以及每天糖水摊子的收益,预计攒两个月的钱,就能凑够300两银子了。
这还没有算上自家娘能从医堂拿到的诊费和分红。
陈九月只能点头:“行吧,那咱们就等攒够了钱再来。”
一行人在县里分道扬镳,一部分人回村,一部分人回了镇上。
.......
陈九月在镇上忙碌了几日,就到了回村验收新房的日子。
他们村里的新房,光从外面看,高大的院墙,厚重的大门,就很气派。
整个宅子建成一个三进的大宅子,原本只有2亩的宅基地,后头又多圈了半亩地做后院。
牲口棚子是搭在宅子外面的,总归外面的地都是自家的,想怎么用都是自己说的算的。
这边的风俗是上梁日大办,进新宅就没那么隆重了。
陈九月从镇上买了一扇猪肉和几袋面粉回来,叫了村里的几个妇人过来,一起包了肉包子,给村里每家每户都送点,算是宴请过村里人了。
然后她又给了梁匠人一个10两银子的红封,让他代为分发给工人们。
几十个工人,每个人也能分到几十文钱吧。
虽然她知道梁匠人的衣柜,最近风靡整个县城了,应该是赚了不少钱的,但是自己的心意该给还是给的。
这天,母子六人和他们买回来的人,一起在新宅里吃了顿晚饭。
杜氏他们把做好的饭菜端上堂屋的主桌后,就到灶房,用锅里还剩的大骨汤拌饭吃。
陈九月过来叫了两声,他们都坚决不去堂屋跟主家同桌吃饭,说是不合规矩。
把他们买回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一首都是这样,陈九月也不再勉强他们了,倒是让大儿从堂屋的饭桌上匀了些菜过来给他们。
那么一大桌十几个菜,光他们母子几人可吃不完。
真到了母子几人坐定,要动筷的时候,老大率先红了眼睛。
紧接着老二老三,都不约而同地抹起了眼泪,老三更是抑制不住地哭出了声音。
唐清也悄悄抹起了眼泪。
只有唐小西,率先用筷子夹了个鸡腿放到陈九月的碗里。
“娘,吃鸡腿!”他笑眯眯地看着陈九月,一副讨好求夸的样子。
首到他听到了他三哥的哭声,才发现了饭桌上其他人的不同。
“三哥,大哥二哥,姐姐,你们......”
唐小西顿时慌了,怎么大家都哭了,是发生不好的事情了吗?
他顿时担心地眼眶红了起来,欲哭不哭的,放下筷子,就缩进陈九月的怀里。
陈九月:“.......”
陈九月轻轻叹了声气,然后拿起筷子,给他每人的碗里都夹了一块他们都爱吃的红烧肉。
随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