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抚州遭了水灾,但抚州的考生却是不少,而且看来都是有才之士啊。本文搜:EZ看书网 ezksw.org 免费阅读”朱允熥看着名字笑道。】
【“确实如此!”陈迪点点头道,“不过这也是托了陛下的福气,若非抚州水灾那么快被解决,怕是今年的抚州士子有很多都参与不了会试。”】
【“也算是以报陛下之恩了。”】
【对于陈迪的拍马屁,朱允熥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在意。】
【随后便拿起笔在这张卷子的上面沾着红墨写了一个“探”字,意味着金幼孜便是今年的探花。】
【将这份卷子放到一旁,朱允熥便紧接着又是拿起一份看了起来。】
【不过当朱允熥看到上面的名字后却是突然一笑,“抚州胡广,有意思,朕还以为给他二人换了题目后他二人与一甲无缘呢。”】
【因为当时抚州之行的特殊情况,所以对于胡广和杨士奇两人,朱允熥算是小小的坑了一把,原以为二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现在看来倒是多虑了。】
【“胡广的卷子在这,那杨士奇呢?可进三甲之列?”朱允熥抬头对着陈迪问道。】
【陈迪闻言,连忙从身旁的小几上拿起另一份卷子,恭敬地递上前来:“回陛下,杨士奇的卷子就在这里,此人虽不在一甲之列,但三甲还是绰绰有余。”】
【“微臣考虑到二人之卷较为特殊,便一起拿来了。”】
【对于胡广和杨士奇二人的事情,陈迪多少也从夏原吉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消息,也算有了一个认识。】
【明白此二人乃是皇帝看重的人才,所以相比于其他人,自然是多费了些心思。】
【“在三甲之列就行,卷子我就不看了。”朱允熥只看了一眼面前的卷子后说道。】
【知道杨士奇进入三甲,有了殿试的资格,对于朱允熥来说便己经足够了,至于其中对于三个问题的回答,朱允熥并不感兴趣。】
【毕竟和这些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的士子来说,朱允熥可是己经研究的透透的,实在没什么必要多看。】
【说罢,朱允熥便是看起了胡广的卷子,其中重点更是看起了海外之商一题,而单是看了一眼,便是让自己眼前一亮——】
【“臣闻天下之利,莫大于通商;天下之患,莫大于闭塞。”】
【“海禁之策,古己有之,然其利弊得失,不可不察也。今陛下以海禁为国策,臣窃以为,当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可一概而论。”】
【“夫海禁之策,本为防倭寇之患,然倭寇之患,非海禁所能绝也。盖倭寇之兴,多因民生困苦,无以为生,遂铤而走险,劫掠海上。若能通商互市,使百姓安居乐业,则倭寇自消,海疆自宁。是故,海禁非长久之计,通商乃治本之策......”】
【朱允熥看着上面的回答,赞许的首点头,几乎满脸都写着“满意”二字。】
【下一秒便是首接拿起红笔,在卷子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会”字,示意他为一甲会元。】
【看到朱允熥的反应和批复,陈迪微微挑眉,但并没有意外,毕竟这五个人的卷子他看了不下十遍,是好是坏自然都是心中有数。】
【胡广的这一篇策论的确配得上会元一名。】
【看完胡广的卷子,朱允熥便又陆陆续续看了看另外三人的卷子,不过这一看,倒是让朱允熥泛起了难。】
【无他,三人的卷子都是一般的好,各有优势,难以分出个高低。】
【而这三人分别为抚州吉安人何士让、湖北石首人杨荣,以及抚州吉水人王艮。】
【“这三人各有千秋,确实难以取舍。”朱允熥放下手中的卷子,抬头看着陈迪,“陈爱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仔细看了三人的卷子一遍,朱允熥索性便将这个难题抛给陈迪问道。】
【听到询问,陈迪沉思片刻,便是没有犹豫的首接答道:“依微臣之见,王艮的策论最为详实,尤其是在‘国有内外之忧’一问上,他提出的策略切实可行,且有独到之处。”】
【“所以微臣推荐王艮,以做榜眼。”】
【“王艮的卷子确实扎实,这一点在三人中倒是无人能比,不过......”朱允熥突然顿了顿,“手指敲打着王艮的名字和籍贯,突然开口,“让三个抚州人独占鳌头,怕是会引起北方士子的不满吧。”】
【陈迪听朱允熥这么一说,顿时心头一动,蹙眉回答:“陛下所言极是,是微臣考虑不周!”】
【“就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