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大明:双皇孙对比,老朱崩溃了! > 第152章 南北之争

第152章 南北之争

【礼部大堂之中,灯火通明。本文搜:我的书城 3wwd.com 免费阅读】

【随着数天时间过去,会试也随之结束,而考试结束,审阅的过程这才开始。】

【油灯之下,十几位来自国子监、礼部、翰林院的阅卷官正一张又一张的看着面前的试卷,或是蹙眉,或是赞许,亦或是摇头叹息。】

【大堂内,阅卷官们各自专注地审阅着试卷,偶尔轻声交流着彼此的看法。】

【“这一篇论述详实,文采斐然,显然是饱学之士所作。”一位阅卷官赞许地说道。】

【另一位阅卷官点了点头,手中拿着另一份试卷:“不过这一份也不逊色,尤其是对八王之乱见解独到,颇有见地。”】

【“是啊,这批考生的水平普遍较高,看来我大明的人才辈出。” 第一位阅卷官感叹道。】

【“人才辈出,庸才也是不少啊”,一阅卷官拿着手中的卷子苦笑道,“你们大家看看我这一份,让他写商税一策,结果他写的这是什么?说商税如虎如狼,恐伤民生,简首是胡言乱语!”

【“莫说对错之分,就是连最基础的揣测帝心都是做不到,谈何为官?”】

【几位阅卷官闻言,忍不住纷纷凑过来,争相传阅那张试卷。】

【仔细看去,全篇三个问题,能说的上好的也不过是‘国有内外之忧’一问,但和其他人相比,也不过是中庸之辈罢了。】

【“我看这张卷子,字迹和排版倒是不错,文中典故也是用了不少,想必是苦读了西书五经,但可惜哟,可惜......”一人拿着这张卷子,摇头叹道。】

【“确实可惜!”有人附和道,“若是考究西书五经之题,此人虽不得前几之列,但成为贡士还是轻而易举的,但现在看来,只能再盼数年之后了。”】

【这一次的会试之题被改,可谓是打了无数士子一个措手不及,像几人讨论的这种卷子还有上百多份之多。】

【足见只读圣贤书,不晓世间事的士子之多。】

【一位年纪稍长的阅卷官感慨道:“说来也庆幸,我们早几年入朝为官,若是今日应试,恐怕也得费一番心思去揣摩这些新政策论。”】

【“正是如此,”另一位阅卷官笑着接道。】

【“当年我们应试时,虽也是艰难,但题目大多偏重经典,只需熟读西书五经便能在学问上站稳脚跟。如今这些考生,既要通晓经史,还要精研时政,真是难为他们了。”】

【“哈哈哈,”旁边一位阅卷官轻笑出声,“若是放在我们那会儿,这些考生怕是能轻易摘得榜上之位,只可惜,时过境迁,朝廷对官员的要求也愈发严格了。”】

【“这是必然的,”一位资深的翰林院官员点头道,“眼下天下局势多变,朝廷急需能应对时局的实干之才,若是只能纸上谈兵,终究难堪大用。”】

【众人不禁笑了起来,言语中既有对自己当年应试时的庆幸,也有对这些考生无奈的惋惜。】

【“诸位都别说笑了!”主考官陈迪微微皱眉,“都赶紧审阅吧,论好前几个名次后交给万岁爷过目!”说着,顿了顿,“这可是皇上登基之后,第一次会试,都打起精神来!”】

【会试虽然更多是一场类似于资格赛般的考试,但也有名次之分,共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分别为第一名的会元,第二名的榜眼以及第三名的探花。】

【而二甲和三甲则是类似,都是取若干之人,赐予进士出身,虽有排名,但也相差不大,毕竟能在数千人中成为被选中的三百多人,实力自然都是个顶个的优秀。】

【一些细微的差别也不过是阅卷官的喜好不同罢了。】

【而真正重要的是一甲的前三人,可谓是万众瞩目,单是一个礼部和国子监还有翰林院是做不了主的,得让皇帝亲自圣裁才行。】

... ...

【笠日清晨——】

【朱允熥刚上完早朝,正准备前往奉天殿和南书房几人商议政务之时。】

【朱允熥还没进殿,便看见陈迪正手捧着几张白纸,恭恭敬敬的站在门口,见朱允熥朝这边走来,陈迪立马躬身行礼道:“微臣拜见陛下!”】

【朱允熥微微点头,“陈爱卿免礼吧,这些便是会试的卷子吗?”】

【陈迪小心翼翼地将手上的白纸递上前,恭敬地答道:“正是,这是微臣几人昨夜挑出的会试前五名士子的试卷,经过反复审阅,我们己经初步定下了这五人为优,但还需陛下圣裁。”】

【“好!”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