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 第187章 当面,赶路

第187章 当面,赶路

快进军了!”

“还加快?!”

王训有些吃惊的问道,一日一百二十里,还要再快?!

“必须要再快!

用兵一道,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也。

此时此刻,曹叡必定是企图将我围困起来,但只要我们的速度足够快,就能够让他们疲于奔命,最终累死他们。

只要我们能够在他们的包围圈尚未合拢之前,成功抵达洛阳,那么他就算再怎么厉害,又能奈我何呢!”

王训面露忧色,迟疑地问道:“魏侯,那轩辕关和太谷关之间当真有小道可通么?”

魏正嘴角微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自然是有的!”

声音坚定而自信,仿佛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王训眉头微皱,似乎仍心存疑虑。

一旁的费祎也插话道:“都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小道是否还存在,实在难以确定。”

魏正见状,嘴角的笑容愈发明显,他心中暗忖:“这才不过几十年而已,与我所拥有的几千年后的记忆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然而,他并未将心中所想直接道出,只是微笑着解释道:“我虽年轻,但家中不乏阅历丰富的长辈。

家翁年少时,曾多次前往雒阳,对这一带的地形颇为熟悉,自然知晓其中的小道所在。”

王训和费祎对视一眼,虽然魏正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他们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谁也无法保证那条小道是否依然存在。

没错,前世,魏正曾经有一次前往洛阳徒步旅行时,特意选择了一条位于太谷关和轩辕关之间的小道。

这条小道虽然相对隐蔽,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在后世,太谷关被称为大谷关。

小路的位置在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以北大约十几里的地方。

先从李庄出发,经过后河,再穿过一条山沟小路,最终抵达琉璃岩。

接着,沿着山沟道路继续向北,就会来到车李村。

从车李村开始,山谷道路会宽敞很多,继续向东延伸,途中会抵达一个名为牛窑新村的地方。

一旦到达牛窑新村,只需一路向北,穿过谷口,就能进入洛阳那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了。

全程其实并没有多长,大概也就四十里左右。

然而,此时此刻,这里却是人迹罕至,一片荒芜,想必周围肯定是树木繁茂、杂草丛生。

不过这对魏正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所带领的队伍可不一般。

这支队伍主要由賨叟和南中劲卒组成,他们都是山地兵中的精英!

最擅长的就是在崇山峻岭之间穿梭。

对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去岁,也就是去年,发生了一件令人......阿不,历史已经改变了。

准确地说,是在原本的历史长河中,234年,魏延曾经烧毁了栈道,但这并没有阻碍杨仪率领的大军迅速突进。

要知道,当时那里的山势可比这里险峻多了,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然而,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地形,杨仪的大军依然能够快速通过。

这充分说明了蜀人兵卒的专有技能。

再看现在所处的情况,即便没有那条小路,但要翻过这座少室山,其实也并非难事。

......

而魏正现在所采取的战术,正是利用机动性和时间差。

他的六千白袍军就像一支闪电般的奇兵,只要能够迅速出现在洛阳城下,并不需要真正攻破城池,就已经足以引起巨大的震动和恐慌。

雒阳,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在当年董卓的一把大火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场熊熊大火肆虐了整个城市,使得四野荒废,一片凄凉景象。

尽管后来人们一直在努力重建,但这座城市的元气却始终未能完全恢复。

而如今,魏正竟然还想要再来一把火!

这无疑是对这座城市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暮霭如纱,渐渐笼罩住颍水河畔蜿蜒的行军队伍。

六千白袍在晚风里微微翻卷,铁甲与兵器碰撞的声响也变得稀稀落落。

“还有十里!”

邓星骑在马上来回奔走,嘶哑着嗓子鼓劲,“过了前面那座土丘,咱们就能歇脚!”

回应他的只有此起彼伏的闷哼,几个南中士卒干脆用家乡话唱起俚歌,苍凉的调子混着风,倒比军令更能提神。

魏正心中一动,忽地借着那几个南中士卒的调子,唱起了歌:“颍水滔滔映白袍,汉家儿郎志气高!

曹贼无道占山河,挥师北上战旗飘。

马蹄踏碎千重浪,剑气寒星贯九霄。

忽闻敌骑襄城现,妄图困我成笼鸟。

魏侯笑指云深处,秘径直通洛阳道。

昔年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