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兵王归回 > 第1354章 红绳绕春

第1354章 红绳绕春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红绳绕春

一、春联里的新痕

正月廿三的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李渊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春联,红纸金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幻!想,姬· *埂′辛`最\筷-李阳举着胶带在下面递,嘴里念叨着"左高右低",是苏瑶昨晚特意教的规矩,说"春联贴正了,一年都顺"。

"爸,你看这横批歪没歪?"李阳仰着脖子喊,棉帽的绒球蹭到梯子腿,沾了层白灰。这孩子随苏瑶,做事仔细,贴个福字都要量三遍尺寸,不像李悦,拿着红笔在院墙上画"小鸡啄米",说"这是给春天的请柬"。

李渊低头时,春联的边角扫过手腕,红绳上的平安扣硌得皮肤发疼——是今早苏瑶新换的绳,比旧的粗些,说"春寒料峭,系紧点暖和"。他望着门框上"春风入宅"四个大字,忽然想起十二年前的春节,他在边境哨所贴春联,浆糊冻成了冰碴,红纸上的墨被风吹得发灰,却还是认真地贴在哨所的铁皮门上,因为苏瑶在信里说"看见春联,就像看见家"。

"老李,下来歇会儿!"苏瑶端着姜汤从厨房出来,瓷碗在石桌上磕出轻响,"刚熬的,加了红糖和姜丝,驱驱寒。"她把碗往石凳上推,看见李渊的棉裤膝盖处磨出了毛边,是去年冬天修水管时跪的,"下午我给你缝缝,不然开春穿要灌风。"

李渊接过姜汤,热气糊了满脸。姜的辣混着红糖的甜,在喉咙里烧出条暖路。"不用缝,"他喝了口汤,"这裤子穿惯了,舒服。"其实他是怕苏瑶费眼睛,她最近总说看东西模糊,医生说是老花眼提前了,却总在灯下给孩子们缝补衣裳到深夜。

李悦举着支红梅跑进来,花瓣上还沾着雪水,往苏瑶头发上插:"妈,你看像不像新娘子?"红梅的暗香混着姜茶的热气,漫得满院都是。

苏瑶笑着拍掉女儿手上的雪:"疯丫头,小心冻着。"她忽然指着院角的迎春花,"你看,都打花苞了,过不了几天就开。"

李渊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枯黄的枝条上果然顶着些绿疙瘩,像撒了把小米。他想起苏瑶刚随军那年,在哨所旁种了丛迎春,说"等花开了,你就该回家了"。结果那年花开得最早,他却因为任务延期,回来时只看见满地落英,苏瑶蹲在花丛旁,手里攥着根红绳,绳上系着片干枯的花瓣。

"爸,我帮你扶梯子!"李悦蹦到梯子旁,小手紧紧抓着木杆,红绳在她袖口晃成道红线。李渊望着女儿冻得通红的鼻尖,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春天——不是迎春花有多艳,而是有人举着姜汤等你,有人拽着梯子怕你摔,有人把红绳系在你腕间,说"慢点,别急"。

二、药香里的牵挂

惊蛰那天的雷声滚过屋顶时,苏瑶正在给李渊熬药。砂锅在煤炉上咕嘟作响,当归和黄芪的药香漫得满院都是,李阳蹲在炉边添煤,看火苗舔着锅底,说"像爸讲的篝火晚会"。·墈~书\君′ +冕^沸′阅!渎¢

"离远点,别烫着。"苏瑶往炉里加了块炭,火星子溅在青砖上,"你爸这老寒腿,开春最容易犯,这药得连喝七天。"她用筷子搅了搅药汤,褐色的液体里浮着片姜,是她特意加的,说"去去药里的寒气"。

李渊从物业回来时,裤脚沾着泥,是帮三楼张大爷疏通下水道弄的。"又熬药呢?"他往煤炉边凑,手在热气上烘着,"我这腿没事,别总瞎花钱。"

"钱重要还是腿重要?"苏瑶瞪他一眼,却把刚温好的米酒递过去,"先喝点暖暖胃,药还得等会儿。"米酒里放了枸杞和桂圆,是她听药店的老中医说的,"补气血,比你喝那破白酒强。"

李渊笑着接过酒碗,酒液在碗里晃出琥珀色的光。他知道苏瑶心疼钱,却总在他身上舍得——去年他生日,她偷偷买了件羊毛衫,说是"打折抢的",后来才从李阳嘴里知道,她连着半个月中午只啃馒头。

"张大爷家的下水道通了?"苏瑶往药罐里加了勺蜂蜜,"我下午包了荠菜饺子,给他们送点过去。"

"通了,"李渊喝了口酒,"老爷子非要塞给我两个咸蛋,说是他孙子从乡下带来的。"他忽然咳嗽起来,腰弯得像只虾米,旧伤在阴雨天总这样,疼得直冒冷汗。

苏瑶赶紧扶他坐下,往他后腰塞了个艾草垫——是她用去年的陈艾做的,用红绳捆着,说"艾能驱邪,绳能固暖"。"早让你别去,你偏不听,"她的声音带着气,指尖却在他背上轻轻按,"等会儿贴块膏药,我给你按按就好了。"

李悦举着幅画跑进来,上面画着个穿军装的人,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