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
【在朱允文还是太孙时,他就先询问过黄子澄的看法,“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
【黄子澄回答说: “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
【这句话也就是认为藩王的力量有限,根本无法对抗朝廷大军,他非常有道理的引用了七国之乱的例子,七国实力那么强,都被打败了,更何况我们大明呢?】
【这无疑是给了朱允炆信心,既然藩王好欺负,那也就不用在意了,要狠狠的削】
朱元璋狠狠的拍了拍自已的脑袋,满脸的无语,开口说道。
“这就是我大明的探花?典型的书生之见,战场厮杀岂是简单的强弱相比,这人远不如纸上谈兵的赵括!”
西汉元狩三年
汉武帝刘彻和朱元璋有相同的看法,这就是典型的腐儒思想,可别一棒子打死所有儒生,我大汉的书生,可是上马能杀敌,下马能治国的。
古今往来,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怎么能够如此自大的小觑藩王呢?
大汉能够击败匈奴,虽然有很大原因是文景之治留下来的老底子,但在刘彻心里,更重要的是他的“大汉双璧”。
若是没有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战事又岂会如此顺利?要是都像李广那样,动不动就迷路,还打个屁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