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诸侯国作乱,其实刘恒早就意料到了,而且他知道这一定会发生在刘启身上】
【至于为什么?那当然是因为他的太子刘启干了一件大事】
【《史记》吴王濞列传: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
【吴王刘濞是刘邦二哥的儿子,刘邦年轻的时候二哥经常帮助他,因此刘邦十分关照自已的这个侄子,后来给他封为吴王】
【汉文帝时期,吴王依靠当地的铜矿,以及汉文帝的各种政策,一跃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汉文帝早知道自已这个堂哥心有不轨,于是决定让吴王世子刘贤入京,陪伴太子刘启玩耍】
【汉文帝想一来可以引为质子,因为刘贤是当时刘濞唯一的儿子。二来和太子培养培养感情,也能够推迟吴国造反时间】
一天,刘启和刘贤两个人不知道玩什么好,商量好半天最终决定下棋。
下着下着,刘启下错了,想要悔棋。
“你怎么能悔棋呢?”
“我下错了啊,不改我要输了。”
“不许悔,不许悔!你这人不仅下棋水平不行,棋品还差!”
刘启长这么大,还没有人敢这么说他,真是大胆。
“我可是大汉太子!”
“汉太子怎么了?我还是大吴太子呢,我吴国强盛无人能敌,别说是你了,就是你爹见到我也不敢悔棋!”
“臭小子,你说啥!”
刘启猛地站了起来,双手抓住实木棋盘,举起棋盘就砸向刘贤的脑袋,顿时刘贤头上血涌如注,倒在了地上。
一旁的宫人吓得半死,鼓起胆子上前查看,发现刘贤气绝身亡。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汉文帝只能让人把刘贤的尸体送回吴国,总不能让皇太子给人家赔命吧】
【吴王刘濞没有接受儿子的遗体,他还说:“我们同为刘氏一宗,死在哪就葬在哪,就让他葬在长安吧。”又把刘贤的尸体送回了长安】
【从此称病再也不去长安觐见皇帝,文帝没有追究,赏赐给吴王几案和拐杖,表示照顾他年事已高,不用来朝见】
【吴王过去就因为皇位问题心有不满,他在封地冶铜、制盐不断积累钱财;不向百姓征税,不发徭役,拉拢民心;收留各地的逃犯】
【儿子死后,他明白自已和中央再无可能和睦相处,于是他一直在等待机会起兵造反,这一等就等到了晁错削藩】
西汉汉文帝年间
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怎样做都不能再挽回了,刘恒知道自已这个儿子十分聪慧,但毕竟年轻啊,太着急了。
“启儿,以后做事不能再如此急躁,我知道你是想解决吴国,你是不是想吴国失去了继承人,最后只能除国。”
刘启没想到几年前自已犯的大错,现在又被天幕说了一遍。
“是,父皇。”
“唉,以后你要稳重一点,天幕这么一说,诸侯国下一次作乱,定会拼尽全力,你以后要慎重对待。”
“对不起,父皇……”
“打起精神来,事情已经发生,没必要后悔,再说你做的也不算完全错。”
【众多诸侯国因为不满晁错,在吴楚两国的带领下起兵造反,但实际上,只有吴楚两国打出了声势】
【两国一路打到大汉的屏障梁国,梁王拼命抵抗,挫断了两国的攻势。当时情况危急,梁王多次请求支援,但周亚夫一直按兵不动,哪怕是汉景帝亲自下诏,周亚夫仍然不为所动】
【梁王于是任命韩安国与张羽为将军,在两人的指挥下梁国竭尽全力撑住了】
【吴楚两国见无法攻克,只能转头攻击周亚夫,周亚夫表面上坚守营寨,暗地里夺取泗水入淮之口,断绝了叛军的粮道】
【随后,周亚夫识破了对面的声东击西之策,大破吴楚两国联军】
【吴王率残兵逃到东越,东越王被汉以利引诱,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戊自杀而死】
【另外的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
【胶西王不听儿子刘德的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就逃到海上。反而去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只能自杀。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赵王刘遂坚守邯郸,负责进攻赵国的郦寄久攻不下。而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