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后期的诗,每一首都感人肺腑。
道尽了生活的艰辛,读后让人感慨万千。
“耗尽心力,历经坎坷之后,才堪堪得到了一个与才华不相匹配的职位。”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勉励自己,心志不改。”
“在一次酒席上,主人家与李贺举杯相对,用主父偃和马周皆是先受排挤后被重用的故事来宽慰李贺。”
“李贺大受鼓舞,立即作下一首《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场众人闻之,无不大受震撼。”
“诗的末尾,人们仿佛又看到当年那个初入长安、满怀希望的少年立在眼前。”
“虽然李贺志不在此,心情瞧悴如刍狗,但还是兢兢业业在奉礼郎这个岗位上干了3年。”
“他亲眼看见了百姓民不聊生的现状,写出不少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文。”
“他写了数篇诗文抨击时事,借古讽今。”
“但这一篇篇诗文犹如以卵击石,对于唐朝彼时的当权者来说,不痛不痒,甚至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
“社会的黑暗,人心的凉薄,难道李贺不知吗?他当然知道。”
“可贵的是,尽管知道生之艰难,世之险恶,仍然怀着一腔孤勇和无畏。”
“临到终了,李贺仍然拥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热血和倔强。”
“即便是在生命尽头的那几年,身负重病的李贺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辞官后,他入了昭义军节度使军中做幕僚,帮忙处理公文。”
“元和十一年,李贺走投无路回到家中,不久后病故。”
“那一年,他27岁。”
“李贺的一生,伴随着坎坷与失意,却仍坚持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贺是倔强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地给予他重创。”
“他却以自己的方式执拗地活着,心中理想不曾动摇分毫。”
“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而他所留下的诗,则替他延续了上千年的生命。”
“这一份倔强如一团熊熊烈火,在他有限的27载生命里,点燃了他的人生,鲜活了他的诗句,时至今日仍无法泯灭。”
“或许有时候,区别只在于那一份咬牙坚持的倔强。”
“也正是这份倔强,让生命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欧阳修:李贺天赋异禀,一生却贫困潦倒、英年早逝。
李贺出生在落魄的贵族家庭,远祖是唐朝李渊的叔父。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
这样的亲戚社交规则,自然让李贺和皇家疏远。
即便如此,李贺还是打着皇家的招牌,到处去混日子。
但是谁会认可他的身份呢?不过看他笑话而已。
看了各种脸色、白眼,他不得不承认,状况堪忧。
如何改变命运,还得靠自己,而不是靠攀龙附凤。
每天都逼着自己写诗句,遇到好的思路,就写下来,放到一个布袋里。
在家把布袋整理一番,对诗句进行加工,反复磨砺自己。
坚持学习多年后,他去了京城,参加进士考试,得到大臣韩愈的欣赏。
穷苦的人,要是攀亲戚,找贵人,肯定是不行的。
毕竟,你自己没有值得被帮助的地方,也就是没有什么价值。
李贺前脚进入进士考场,后脚还在门外的时候,有人就向朝廷反应。
一个人,要是中了进士,就冲撞了父亲的名字,这是大逆不道的。
好不容易争取到科考的机会,但是李贺在吏部任职考试上,再次被人嫉妒,并且提出反对意见。
这下子,李贺彻底失去了做官的机会。
只是李贺的遭遇,说明了两个问题。
其一,做人,名不正,言不顺。
其二,人与人打交道,嫉妒之心,防不胜防。
若是一个人的名声不好,或者名字的寓意很糟糕,那么做什么都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