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女儿醉 > page 1

page 1

楔子

秋日,一只鹰翱翔飞过,在清澄的蓝天上画出一道圆弧,眩人的金光盈满天空。这儿是地居中央,上接京城,下接江南的“宁家堡”。放眼望,横贯堡前的大街上熙来攘往人潮满满,悬在半空的花毯铺、烧酒铺子的招幌随风摇摆——举凡人身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渴望的,此处应有尽有。

只是不讲没人知道,这块看似富庶的宝地,十多年前不过是个平凡无名的丘壑。是那一年,“宁可老人”领着他四个徒儿在丘上盖了房子之后,逐年过去,这儿才成了南北商贾的必经要地。

“宁家堡”的名气,时常惹来旅人的打探。他们总想知道宁家堡主——宁可老人与他四个徒儿究竟是何来历,只是仔细问一问,嘿,还真没人能说个清楚。

有人说宁可老人曾官拜卿相,但看破了官海浮沉,才变卖家产盖了这“宁家堡”。又有人说宁可老人是商贾出身,又有人说他是耕畜起家——答案无一而定,只有一件事清楚,此地居民都相当崇拜宁可老人。

想想这“宁家堡”腹地,想想当年的老人,孤身一个汉子,身边还带了四个不满十岁的娃,不得不夸他一句“神”。而今老人的势力,就连附近几个县城的府衙也得惧他三分。偏他又谦冲待人,偶有水灾旱灾发生,他还大开粮仓,从不以势欺人。只是老人年纪大了,自他底下四位徒弟——千岁、梦仙、离苦与独斋年纪稍长,他便把堡中行当一样一样放手让他们负责。

据说宁可老人不曾娶妻,跟在他身边的四个徒儿,也跟他毫无血缘,他们全是他在路边拾回的凄苦孤儿。但老人视如己出,四个徒弟,其中年纪最长,擅计然之策的大徒弟“一爷”宁千岁专管账房;“二爷”宁梦仙负责看照田地与粮仓;一身好轻功的“三爷”宁离苦,负责镳局运送;而最挑嘴的“四爷”宁独斋,则是管辖堡里的饭馆茶栈。

再过两、三个月,就是老人的七十大寿。他想趁这机会好好热闹热闹,所以一早下床,便找人唤来四个徒弟,说有要事交代……

第1章(1)

身着银丝软褂,生得虎目浓眉、皮肤微黑,血统中带着一点胡人血缘的宁家堡四爷——宁独斋,此刻正高坐书房,望着远道而来的信差——鲁乔。

鲁乔来自岭南红桥城的时家酒铺。时家是岭南一带相当有名的酒铺子,里边不但卖酒卖菜,还自酿入口清雅,人称“瑞露”的“桂花酒”。这桂花酒之香醇甘美,就连向来嘴刁的宁独斋也深感折服。

六年前宁独斋初掌宁家堡旗下饭馆茶栈,就因不满意堡里的酒单,花了数月时间打探各地好酒,好不容易才找着时家的“桂花酒”。六年了,逢年过节顶多捎信问候的时氏当家——时勉,头一回遣人送讯,宁独斋没来由地有股不好的预感。

为了庆贺师父——宁可老人寿辰,他两个月前已跟时家多订了批酒。当时时勉回信表示绝不延误,宁独斋想,该不会跟这事有关?

年过四十的鲁乔低头禀报:“事情是这样的,两个月前,就在四爷您下了酒单后没几天,金家酒庄老爷突然告上官府,说有人喝了我们铺子的桂花酒出了岔子,命在旦夕,要求官老爷作主。我们少爷身子本就不健朗,再被金家老爷一闹,旧疾加心病,不到月余,少爷就——丢下我们大伙儿,走了。”

宁独斋倏地站起,俊脸满是震惊。“怎么可能!时大哥还那么年轻——”

他心里头算着,时大哥年长他七、八岁,顶多三十有二……

“是啊。”鲁乔一脸哀凄。“到现在小的也还没办法相信,我们家少爷人那么好,个性又善良,怎么会说走就走了——”

鲁乔的话,宁独斋一半没听进去。他到现在还无法相信,曾和他把酒言欢,彻夜畅谈酿酒甘苦的时大哥,已不在人世间。

虽说两人相处,只有那短短的十数天,可长年鱼雁往返,宁独斋早视时勉为知己,就从他喊时勉一声“时大哥”,就知两人感情多好。

他墨般浓郁的黑眸慢慢移到鲁乔脸上。“时大哥先前病得那么严重,为什么一直没派人来告诉我?”

“是少爷不让我们说,他大概是不希望您担心,而且,也没人料到少爷会撑不过去。”鲁乔擦擦眼角。

宁独斋到现在还是难以置信。他本是打算藉师父寿辰,邀请时勉一家到宁家堡玩个几天,叙叙旧情,怎知信还没写,好友已然殒世。

他闭上眼叹了口气,现在想这些,都已经太迟了。

想到自己再也没办法跟好友促膝长谈,他黝黑的面庞难掩心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