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普的心理描写中,我把“过上更好的生活”放在了“拯救恩莉亚阿姨”之前。
没错,坎普对于过往生活的渴望深
深地刻在了他的基因里,不自觉地影响了他的行为逻辑。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不断纠结着是否应该把杰希卡拉进来,甚至也反悔过。
这便是坎普的整个挣扎过程:他一边渴望于更好的生活,那善良的本质却不断令他感到自我矛盾。
这种矛盾一直持续到坎普见到杰希卡病倒的那一刻,从那一刻开始,他开始用尽全力将杰希卡送出竞赛。哪怕他会死在森林中,哪怕他无法去满足自己内心中不断咆哮着的欲望。
和在万仞山上做出抉择的佩斯一样,他即便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符合自身的利益与欲望,他善良的本质也会给予他超乎常人的毅力,令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殉道者。
殉道,殉的是为人之道。
坎普的选择和雨的选择截然相反:一个在危急关头露出了本质,一个不断对抗着自己的本质。这种不同并没有世俗上的是非对错之分,甚至在当代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之刻,类似于坎普这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行为反而成了幼稚与可笑的异端,是为人不齿的。
面对这样的对立选择,我并没有打算给出一个答案。从卷一中珀莉丝对于立场决定选择的桥段延伸,我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选择,从来没有所谓“正义的”“正确”的选项,毕竟人性复杂,需辩证对待。
同样的对立,在珀莉丝的身上也存在。早在卷一时,她还是个“立场决定选择,挡我者死”的这样一个冷酷小女孩,但在卷三时,当她面对即将死在伊翠斯娜砧板之上的少年时,她宁愿冒着风险,也最终选择了出手相救。
真的很蠢,如果换我,我不认为自己会去做类似的事情,但她做了。按照现在的网络用语,这种行为大概叫做“圣母”,是略显贬义的。的确,就像我之前所说,这种自我牺牲之风在现代是被大多数人所抵制的,人们都更想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想去管无关的人。
我同样不认为这是错的,我只是摆出问题,塑造角色,毕竟对于“人性”这种根基于人、却又需要时间和经历去反映的事物,我不认为我能给出一个准则或是答案。
只是,我笔下的很多角色都和我一样,具备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情怀:阿列夫?斯特洛、珀莉丝?哈芙洱伽德、佩斯?摩纳克、莎尔朵、格莱斯、坎普、甚至伊瓦尔。他们的行为和抉择很多时候并不根基于利益选择,而更像是被虚无飘渺的理想洗脑后做出的不理智决定。
哈,不信?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没点莫名其妙的理想,以我的文笔和水平,写点迎合受众的商业文赚的钱难道会比现在为爱发电少嘛~
谁又不爱钱呢?我很爱钱,但唯有理想更高。
我超幼稚的,这种幼稚让我这本书写到现在一共也就赚了一两千块钱!要知道,这连我给小白花约插画立绘的钱都没赚回来呐!
对此,大伙在心里嘲笑一下就好!不要说出来!要面子的!
回归主题,对于珀莉丝来说,在她逐渐“看清了人”“看清了世界”之后,她的内心会迎来一个纠葛且痛苦的转变,在卷三,我花了一定的篇幅去写珀莉丝内心那种钻牛角尖的小心思,这和她淡漠的外表是完全相反的行为。伴随着这些不切实际,却又不断熔炼的想法,珀莉丝的人格逐渐从一个小女孩变得越来越成熟(相对意义上),这也许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很乐意见证她的成长。
而这一整卷则是承接了很多我在卷一时埋下的伏笔暗线:花海的最终揭露、哈莉拉莉的转身、拉普拉斯的计划、卡莉若有若无的背叛、彼岸的黑潮、荻拉战争的预热、威尔金人的计谋。与此同时,我也引出了接下来四卷的大基调:哈芙洱伽德之谜。对于这些伏笔的承接、回收、延伸,我做得比我想象的要好,反正我颅内高潮了!!我不管!!
(不过说句客观的话,我目前回收和埋下伏笔的方式还是不太明显,这个手法需要更多地练习和琢磨,放心,我不可能真的膨胀的。)
而巴别塔之巅的战斗,则是我目前对打戏的所有思考:我用上了一切能让我的打戏看起来节奏更爽、画面感更强的手法,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算是相对震撼,打斗时穿插的一些对话也算处理得到位,不像卷一时还比较水。
有个喜欢读网文的同学和我说“打斗这样写吃力不讨好没有意义”,我其实并不知道大多数人的想法,但对我来说,这种打斗可真是炫酷爆了。
毕竟也吃文字掌控力,不是谁都能随便写出来的!(小得意)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