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卷二的结尾,珀莉丝义无反顾地选择帮助王政府,参加了佩希普恩斯之墙战争,最终击杀了【大先知】扎卡摩斯·阿瑞奇,为王国的重生出了一份力。
是啊,【大先知】。正如某个群友吐槽的,这个贯穿了卷二的反派是“十分神秘,但实际上很脆”的。他的背后是联邦,是那象征着绝对霸权的存在,是笼罩在所有人头顶的阴影。
却也不过只是纸老虎。
人民的伟力是强大的,我厌恶精英主义,我相信能够改变历史车轮的力量存在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当中。
不论是风起云涌的阿德米尔大陆,还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我相信,星火终究会重燃,烧尽一切腐朽。从阿斯顿平原战役中直面高塔的【进击王】,再到卡戎夺回战时甘愿化作星火的阿列夫·斯特洛,再到逐渐成长的珀莉丝,再到我们。
这很中二,不是吗?是的,卷二的命题比卷一来说相对更加宏大,却依旧是以人为本。我没有添加过多的喊口号和作秀环节,而是简单地讲了一段“星火传递”的故事。
这也许很幼稚,我知道,但我不会否认我的幼稚,更不会践踏我自己的期许。
我爱这个世界,这本身就是很幼稚的事情,而我愿意一直幼稚下去。
哎嘿~中二完之后,老开心了。
最后就到了卷三《亲临伪神之宴》,不得不说,这是我布局最久的一卷。这是一场表面是公平,却处处充满不公的“竞赛”。表面上,所有参赛者都有着相同的待遇:只要达成某个目标,就一定能获得丰厚的奖励。
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公平却又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整个竞赛之中处处皆是不公,和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
然而,从整个宏观的视角来看这场竞赛,却发现这确实是这个大环境下相对“公平”的一场比赛了,至少,那把握住命运的极少数人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巴别塔竞赛】的暗喻原型应该比较明显了。
经过早期思考之后,我觉得以珀莉丝的视角来叙事是无法展现这种表面公平的制度对普通人的降维级碾压的。珀莉丝虽然还只是个孩子,却是个比世界上99%的人都要更游刃有余的孩子,她专注于目标,很难分心看太多其他的事物。
所以,我塑造出了坎普、杰希卡、雨这个瘦马巷三人组,以他们的pov来展现普通人眼中的竞赛。
由于涉及到篇幅上的限制,我并没有给三人组太多戏份,只是简单地塑造了坎普与杰希卡之间简单的羁绊、雨用面具伪装伤痕时所表现出的浮夸。这三人组并不是人格搭配上最能产生戏剧效果的,但却也是都是我觉得恰好合适的。
竞赛之中最可怕的,并不是实力的差异,而是人性。力量并不是万能的,即便强大如伊翠斯娜·兰斯塔,也会最终葬身于更强大的伊瓦尔手中。人性可以让温顺的家犬露出獠牙,可以让斯文的少年嘴角染血,拉普拉斯所言的“尚未驯服的恶狼”同时存在每一个人心中,所有人,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雨,是对人性本质的彻底反映:他的背叛不来源于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争夺,而来源于灵魂最深处的求生欲望。将他简单地命名为雨,一是为了映衬episode1的标题和文眼“雨瘾者”,而是以“只用假名”这种方式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他是个以中二与狂妄的面具伪装自己脆弱本质的少年,他是在走投无路之际将本质暴露的少年。不同于被迫参加竞赛的坎普与杰希卡,雨毫不掩饰地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参加竞赛的,而就是自负、不惧一切的他,在面对生死的关头,也会迸发出最阴暗、本质的一面。
面对下雨时的喜爱是每个雨瘾者无法抗拒的本质,就如面对生死关头时,下意识自保的雨一样。本质,是人无法改变的,但我不想把话题点到这里就停下,那就太过于阴暗了。
于是,坎普便是那违抗了本质的光,是人类灵魂的璀璨之处。
卷三的主题,是“人性”。
不同于在瘦马巷长大的雨,坎普曾经是【烈阳】阿莫斯特·黎的独生子。虽然阿莫斯特作为驻守边境的刃没有让坎普去过大城市居住的经历,但在整个拉维斯的地界内,坎普的童年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生活优越。
而就是这样的生活,却在学院战争后破碎:父亲死去,曾经的小公子变成了泥泞中的报童。当局的弃之不顾与人们的冷眼旁观令坎普绝望,也在他的心底留下了火种。
所以,在恩莉亚阿姨出事之后,坎普以此作为契机,情不自禁地迎合了自己的欲望:即便不够理智,他也拉着杰希卡参加了竞赛。如果有细心的人就可以发现,在那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