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其实沈家庄生产队的社员现在也是有顾虑的,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沈家庄生产队的社员,大部分都是中人之资,让他们种地,他们耳闻目睹,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也不一定对。
可问题是,沈家庄发展还不能甩开他们这些人,如果把他们排除在核心决策层之外,也就意味着,沈家庄生产队这个集体就会变质。
路顺风现在只能采取这种方式,逼着社员去学习,去进步,否则真跟不上这个时代。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全世界都猜测不到中国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两个字。
学习。
当年红军还在长征中,把字贴在背上,让后面的人学,学习力催生战斗力。正是因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我军有效克服了“本领恐慌”,一次次走向胜利。
正是因为这种学习的传统,这才让中国全方位实现腾飞。
路顺风知道现在沈家庄生产队面临的问题,南街村和华西村同样也经历了,正是因为人才的稀缺,路顺风才不敢涉足高科技领域,相应华西村走的是重工业领域,需要的技术门槛更高,所以他们会更难。
从外面吸引人才确实是可以保持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可问题是,如果沈家庄生产队的社员跟不上沈家庄企业的发展,他们这些人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的。
这才是更残忍的现实。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路顺风才决定进入岗位细分,也是让大家有紧张感,有危机意识。
沈家庄生产队就像一个企业集团,想要发展,就必须任人唯贤,而不是能任人唯亲。
作为一个领导人能够知人善用,只能算是合格,能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这才是优秀的领导人。
一个优秀的人才,想使用他的成本,必然很高,企业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就像刘邦的沛县集团,在刘邦崛起之前跟着刘邦厮混的那帮人,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灌婴,夏侯婴,卢绾,周昌等人。
虽然说萧何是顶级人才,其他人其实也是学习能力强,跟上了刘邦的发展速度而已。
在这段时间,进步最明显的人其实是路顺风的三舅哥沈陆军,以前他对于生物发酵饲料领域,完全不懂,甚至李爱国找他谈事情的时候,他是能躲就躲,能跑就跑。
现在他面对一众农业专家,丝毫不胆怯,也能侃侃而谈。人都在大环境下进步的,就像张传文,他现在的工作,绝对不像是一个普通生产队的会计,如果把沈家庄生产队现在看作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像财务部长这个职务,最少也应该是大学本科学历的专业人才。
可问题是,张传文真正的第一学历其实是高小肄业,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
邹佩等大学生虽然是财会专业毕业,论工作能力,至少要学上三五年才能跟上张传文。
“同志们也不用担心咱们生产队的社员不如外面的人,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比谁差?”
路顺风接着道:“我准备在咱们生产队所有需要的岗位中,列出所需要的技术,针对需要的技术,对全体社员进行培训,比如说咱们现在生产队有六辆汽车、十四辆拖拉机、四辆挖掘机、四辆推土机,这就需要至少二十八名驾驶员,可问题是,咱们现在所有的驾驶员,只有二十人,其中能够驾驶挖掘机、推土机、拖拉机和汽车的人,只有沈大虎和沈大庆两位同志,这个岗位就需要空缺,希望大家可以踊跃报名学习驾驶技术!”
“除了车辆驾驶以外,像兽医站、医院、学校也需要专业管理人员,把咱们花钱建的医院交给外人管理,别说你们不放心,我也不放心,可问题是,不放心能怎么办?把医院交给你们谁,谁得玩得转?”
路顺风接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要人前享福,那就是人后受罪,谁都知道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不学习,凭什么胜任工作?不是向大家吹牛,我自己就看了很多书,你们有的人,去过我家,见过我的书,为什么别人不懂生物发酵技术,就我懂?那也是我学习来的技术,同志们,咱们沈家庄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只要大家学习一项技术,多掌握一项本领,我就会把人员档案上,写上这门技术,等咱们需要这项技术相关的管理人员,我就从中间挑选,选出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的人!”
路顺风现在就是想要建立沈家庄的岗位细分,同时也要建立沈家庄人才数据库,当然这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