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去大秦给大王种田 > 第103章 公子鱼

第103章 公子鱼

自己露出惊奇的神色来,哇,这位圣人,真是好食量,怪不得能一人从齐国来到秦国游历呢,这但凡是个身体差的,都不能进函谷关。

荀子见秦鱼亮晶晶的小眼神,就笑道:“这秦国的膳食,吃着别有一番风味,甚美,甚美!”

秦鱼笑的开心极了:“您喜欢就好。”

秦国的膳食,尤其是在栎阳,这几年来,经过西域良种的引进,早就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吃这方面,所有的夸赞,秦鱼都可以毫不谦虚的接受下来嘿嘿。

用过早膳,收拾干净杯碗,上了饮品和果品,荀子开始考教秦鱼:“都读过什么典籍?”

秦鱼:"读过《商君书》,孔子,孟子,鬼谷子,兵书.…"

荀子:“学而时习之”

秦鱼接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在考教过孔子和孟子的言论以及著作之后,荀子又考教了历法、算学、墨子、宋子、田子、管子、《周官》、李悝的《法经》,甚至屈原做过的楚辞荀子都考教了一遍。

好在这些诸子百家的流传典籍,秦鱼是真的都背过,即便是用不上的,对内容不感兴趣的,只要一想到这些都是后世失传了的经典,秦鱼都能背诵的津津有味,以至于,背诵诸子百家典籍,已经成为了秦鱼处理政事之余,为数不多的一项兴趣爱好了。

荀子却是越考教越是吃惊,秦鱼能将这些诸子典籍背诵下来还不是他最惊讶的,最让他惊讶的是,秦鱼竟然能接触到这样广泛的典籍。

看来这个叫秦鱼的出身,已经不能称之为富贵了,这位,不会是秦王的哪位公子吧?

或者是哪位王孙?

>毕竟,看年纪,着实太小了些。

考教过背诵之后,荀子就问秦鱼:“可有不懂之处?”这是要秦鱼跟他提问,然后自己给他解答了。这是这个时代的老师与学生日常的相处方式。

学生提问心中所疑,老师给学生授业解惑。

秦鱼:“儒家为什么不入秦呢?您认为,秦国真的是不堪教化之所吗?”这,可真是一个好问题啊!

荀子:“我想,那些以为秦人不可教化的人,一定是没见过少子吧。”像你这样聪明灵秀的孩子,别说在秦国,就是在天下,应该都是少见的。这说了,跟没说没区别吧?

秦鱼继续问:“那您觉着,若是在渭水河畔建立一所学宫,会吸引天下百家来秦吗?”

荀子:".….这得看秦王是想要什么样的人才了。"

秦鱼睁着大大的眼睛,努力做出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问道:“您能具体说说吗?”

荀子从善如流给秦鱼具体分析道:“齐国有稷下学宫,学宫中诸子百家,不一而同,齐王并不禁止哪一家的学问,任其随意教学。楚国有兰台宫,供养有才学的人去做辞赋和讲学,楚王也不禁止他们一定要讲哪一家的学问,可是我听说,在秦国,秦王只愿意听到法家的学问?不能为秦王所用的学问,秦王就不理会,这样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学宫,教出来的弟子,恐怕也只会是秦王的应声虫,而不会吸引天下的学子们来秦国了。"

秦鱼暗自叹息,秦国务实,不喜欢夸夸其谈,但有些学问,一开始就是从夸夸其谈开始的。百花齐放,这里面的百花,有香花,自然也有毒花,有好看的,自然也有不好看的,正所谓各花入各眼,秦国若是不喜欢某一朵花,那么这朵花的下场,更多的可能就是枯萎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秦国本身,是没有学术土壤的。

在秦国大放异彩的,无不是能帮助秦王征伐六国,争霸天下的务实之人。

你能想象秦王养着一批干吃饭的闲人,让他们整日里无所事事,就是为了能做出一篇可供娱乐的诗歌吗?

不可能的,商君只会将你赶下农田,去自己劳作给自己种庄稼,否则,你就自己饿死自己吧!

但秦鱼并不放弃,他道:“您说的是以前弱小时候的秦国。秦国弱小的时候,为了不被去国,为了能不挨打,只能先专注于

耕战。秦王特地采用商君之法治理秦国,经过孝公、惠文王和现在的秦王的三代治理,秦国已经强大到让六国震颤的地步了。既然已经不会挨打了,那么文教也该兴盛起来了。您要是见了我王,一定会觉着,秦国是可以建立一所如稷下学宫那样的学问圣地的。"

就是秦王不建,我自己也会建的。

“先生可是看过栎阳了?您要不要去栎阳的学室里看看?”

荀子微微眯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