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兵临大都
北宋、金、元三个政权交替,对开封早已经是物是人非,然而开封铁塔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
仁宗皇佑元年,铁塔始建,三十年而成。
其八角十三层,高十七丈,铁色琉璃瓦遍饰全身,色调具有铁打铜铸的深厚气质,因此称铁塔。
因为金元皆崇信佛教,对铁塔维护颇多,因此二百五十年,依旧如故。
皇帝驾临开封,肯定是要来看一看。
带着太子、文天祥到了塔顶,极目远眺,只见天地苍茫,十分壮阔。
“陛下。”文天祥笑道:“臣明年致仕就国,却有一桩遗憾,敢请陛下成全。”
“一眨眼,二十年了,似乎文相回朝就在昨日。”赵昰感慨万千。
明年,李庭芝等一干人任期满十年,为了长远计,没有一人选择继续连任。
皇帝很不舍得。
但是说好的十年就是十年,不能给后世的权臣开口子。
以后,除非是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否则辅臣绝对没机会连任的,毕竟李庭芝文天祥这等力挽狂澜的中兴之臣都没连任,后来者凭什么?
话又说回来,十年任期搞的外敌入侵国内,又哪来的脸连任呢?
“文相但说无妨,天上地下,只要国朝能够办到的,我必定满足。”赵昰说道。
“臣之遗憾,在于未曾亲耳听陛下作诗。”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想来,依旧心潮澎湃。
臣请陛下作诗一首,以为臣致仕送行之用。”
赵昰暗暗搓了搓牙花子,感觉很复杂。
原主夸盗版,怎么好意思啊?
问题是,文丞相忙确实是忙,却没有了痛苦的遭遇,不但没有过零丁洋,连正气歌都没了,堪称人类一大损失。
但要是让皇帝再把原主的盗版出来,确实是不好意思。
想了片刻,赵昰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今日得见如此好诗,足慰平身。”文天祥兴奋地喝彩。
“父皇。”赵胜带着纠结说道:“说太祖稍逊风骚,似乎不太……”
“无妨。”文天祥兴致勃勃地说道:“太祖虽然开国,却不能北灭契丹,稍逊风骚已经是美饰。
至于说不孝,哼,若非陛下再续国祚,太祖便无飨食,此乃大孝也!”
喏,看看,这就是皇帝的好处。
若非皇帝念出这诗,文字狱里走一遭的概率不大,仕途肯定就不要想。
然而文天祥兴致勃勃地点评,让皇帝内心颇为尴尬。
说实在的,皇帝读书这么多年,作诗没什么问题,而且也能在水准之上,但是佳作就很难,所以皇帝根本不作诗。
今天要不是文天祥请求,肯定不会这样的。
就在这时,一亲卫匆匆上来,道:“启奏陛下,张元帅急报,白沟河元军大规模兵变,王师趁机过河。”
“好!”赵昰大笑道:“原以为白沟河会阻上一阻,却不想鞑子倒行逆施,引发兵变,可见伪元命不久矣。”
最主要的是,这条消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缓解了皇帝的尴尬。
“恭喜陛下。”文天祥同样喜笑颜开,说道:“白沟河即下,大军可长驱直入,待天暖时分,便可直击伪元大都。”
春末的时候,宋军拿下了清州,随即发兵白沟河。
这里曾经是宋辽的边界线,只是时过境迁,已经没有曾经的堡垒军寨,五年休战期间,元庭拉出了一条防线。
本来宋军的计划有二,一是趁着夏天风向合适的时候,海师突入河中,配合陆军行事,二是直接绕过白沟河,于后方登陆。
只是元海师突入外海,宋海师不得不全力围剿,无法提供助力。
张世杰组织了强攻,但是所建浮桥全部被击毁,好不容易等到冬天河面封冻的时候,元军不但用大炮轰击冰面,还趁机加固了工事。
原以为只能等海师腾出手来执行原计划,却不想天降横财。
“朕欲往前线劳军,文相以为如何?”赵昰兴冲冲地问道。
“张元帅功高,众将士忠勇,陛下确实应该慰劳。”文天祥说道:“只是战场无常,或有危险,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