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皇帝教子
时进腊月,寒风朔朔,大雪初晴,显得尤为寒冷。
开封百姓却拥立路边,满脸都是热切。
皇帝要来了。
百七十年之后,宋国皇帝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首都。
一直以来,开封都在传皇帝回还都,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一直都是盛传。
今日,皇帝是真的要来了。
“据说陛下带了太子同行,大概是要还都开封了吧?”
“前几年鞑子不远,如今黄河两岸尽为国土,皇城司也清查的好多遍,安全无忧,没道理不回来。”
“一直以来,开封都是国朝都城,陛下实不应该久驻在外的道理。”
人们议论纷纷,期盼皇帝来了就不走了。
想当年,开封人口过百万,不论官民的日子都是好过,比如大相国寺有一片菜地,招了二十多号破落户来,就凭偷菜竟然能够以羊酒贿赂花和尚。
临安为临都后,人口也快速飙升到百万,百姓获利颇多,如今陛下移驾承天府,临安不复鼎盛,而承天府人口高达八十万,一片菜地养一户中产之家。
所以,百姓们迫切地希望皇帝还都开封。
就在大家议论时,只听一声呐喊:“陛下车架降临!”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海啸般的呼喝中,人群如同波浪一般伏下。
“免礼,平身。”亲卫大声呼喝,传达着皇帝的旨意。
就在这时,十多个老者端着酒水,挡在了皇帝的车前,官府组织的欢迎仪式之一。
一番和谐的礼节后,皇帝到了城外。
“停车。”赵昰一声轻喝,车子缓缓停稳。
赵昰拉着赵胜出来,怔怔地看着不远处的几块巨石。
见状,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不一刻,杂音复起。
“官家在看什么?”
“那几块石头有甚特殊的?”
“那是艮岳遗址,曾经集天下之力建造的宫殿花园。”
是的,正是艮岳。
赵昰说道:“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赵昰吟了一首诗,道:“你可知道这石头是什么?”
赵胜四岁进学,老师都是博学之士,然而毕竟年幼,还没学太多东西,自然不知道皇帝老子问的是什么。
“汴梁附**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徽宗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又有阿谀奉承之辈进言,兴建奇山。
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亭台楼阁,日积月累,历十数年时间。
看到那几块石头了吧?高十余丈,从江南运来,沿途拆桥毁屋无数,而走海路,为保证期限,不顾天时,沉没无数。
其工程浩大,糜费无数,为供应所需,对民间压榨极重。
百姓不堪忍受,蜂拥而起,先有山东宋江之反,后有东南方腊之反,东南,财富之源,为平定方腊,又对山东穷尽压榨,始有宣和之乱。
国内叛乱未定,徽宗决议行联金灭辽事,其结果,你应该知道。”
“金人南下,二帝北狩,高宗南渡。”赵胜回道。
赵昰问道:“你有什么感想?”
赵胜想了想,回道:“节约爱民,克俭奉公,任用贤良,便如父皇一般。”
“不错。”赵昰点点头,又道:“却又不完全对。”
不等太子提问,皇帝继续说道:“伱爹不修宫殿,是因为没钱。
若是国库充盈,内帑金银无数,肯定会修的,说不得比艮岳更繁华。
因为钱财存在库中毫无意义,只有流动起来才有价值。
但是,你要记住,皇帝花钱要让大多数人得利。
如果徽宗征集的一草一木都按照市价给钱,运输也是同样,无数百姓从中赚到了钱,岂会有人造反?
国朝征战连连,动用的民夫不计其数,水利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半壁江山工匠百姓参与期间,总体规模远胜于修建艮岳,却没有多少反对之声,何故?
给钱!
百姓花钱解决了生计,期间朝廷能够得到商税,这就是循环。
总而言之,皇帝应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钱就花,没钱别折腾。”
赵胜属于早慧的孩子,但是对经济之道似懂非懂,只能暗暗记在心里。
赵昰也没指望一遍教好,只要记住徽宗的教训就够了。
“拟诏,艮岳遗址善加保护,以后皇帝继位之前,当来此参观汲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