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数学天文学家
“师长,来了,来了……”
李三郎一骨碌爬起来,举起望远镜看向远处。
一部三千余败兵,各个倒拖兵器,垂头丧气地往北走着。
张易骑在马上,思考着怎么才能够挽回局势。
其实一直以来,元庭都不愿意承认他们失去了人心,因为讨论这个问题就绕不开正统性,当大元如日中天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可说的,可是如今江河日下啊。
认真说起来,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才算是大元正式建国,这样算的话,其实才二十五年而已。
当然,大元是继承了大蒙古国的遗产,从铁木真统一蒙古算起来,也有九十年了。
事实上,不论是大蒙古国还是大元肯定比西晋十六国强太多,但是本质其实一样是异族政权,而有几个人承认十六国是正统政权呢?
宋国皇帝承认了。
辽金都是宋国皇帝承认的,所以北地汉人才会毫无障碍地奉元为正统,特别是忽必烈批了一层皮的情况下。
如此状况下,张易殚心竭虑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还没想出头绪,忽然一声炮响,队伍中炸开一条血槽来。
元兵当即就乱了。
“不好,有埋伏。”
“跑啊。”
“快逃。”
没头苍蝇般乱窜,四散而逃,只是没跑几步,周围黑压压的宋兵围了上来。
“集合,集合,杀出去!”张易声嘶力竭。
没人鸟他。
本来就已经士气尽丧,忽遭埋伏,有理智的早早跪了等待收押,没理智只会乱跑乱叫,要么撞在宋兵枪口上被干掉,要么精疲力竭后被俘虏。
“主人,怎么办?”唯一陪在身边的老仆瑟瑟发抖。
“事到如今,只好已死明志!”张易说道。
投降宋国容易,背叛志向难,他认大元为正统才出仕,否认大元正统就是否认自己的三观,这是不能接受的。
就在张易拔刀时,左近一伙元兵忽然把他抓住,道:“枢密使位高权重,且留一条命来,换我兄弟几个前程。”
“尔等叛国之辈自去便是,何故如此无耻!”张易气疯了。
他不算文弱,然而不是军兵的对手,被牢牢地反剪双臂,如何都挣扎不开。
就在他还在挣扎时,宋军已经合拢。
几个元兵押着张易迎了上去,点头哈腰地说了情况。
宋兵听闻拿到了鞑子的枢密副使,立刻飞报李三郎。
“鞑子素来以亲王掌枢密院,只挂名监督,实务由枢密副使负责,这张易定然掌握了许多机密,不可放过。”说完,李三郎让人把张易带过来。
已经搜身确认没了兵器,所以张易没被为难,就在几个宋兵围绕下到了近前。
张易颇有风度地说道:“久闻李师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真不同凡响。”
“至今无有大功劳,愧对陛下栽培,不值当先生夸奖。”李三郎谦虚了一句,直接问道:“敢问先生,可愿助我军拿下白沟河防线?”
张易回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势穷力蹙获执,本以不忠,如何能为内贼?”
“来啊,把这汉贼押回元帅府审问。”李三郎当即翻脸。
张易愕然。
果真是年轻人,说翻脸就翻脸。
李三郎和邓宝不知道张易的价值,张世杰的书记官虞汲确是十分清楚。
张易为学驳杂,洞究术数,不仅学兼儒、佛、道三家,于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律历等无不精通。
在许衡因病致仕后,兼领秘书监、太史院、司天台事的就是张易,其虽未参与《授时历》的编撰,却是领导者。
当然,因为局势越来越差,而且军工研发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元庭的授时历主要集中在天时上,天文的内容就比较少。
即便如此《授时历》还是经典历法,可用百年的那种。
宋国其实是打算组织编撰一部类似《授时历》的新历法,但是缺乏专业的领导人,只能把计划停留在纸面上。
而且在远洋航行中,确定方向有指南针,确定方位是依靠观察星空,随着航行范围的扩大,原来的观星经验已经不怎么够用,误差也相当大,亟需重新定位。
这比编撰历法更加困难,而且从南到北,工程浩大,没有专业人士的主持,事倍功半都不止。
张易便是一个相当合适的人选,是与郭守敬相差仿佛的存在。
奈何这样的存在,因为掺合进暗杀阿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