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罢了。”阿术摇头道:“想我十八岁从军攻大理,逢战必先,无一败绩,后十八年,屡战屡胜,直至扬州城外遇挫。
彼时,我以为天下唯有李庭芝可堪为对手,只是宋国大势已去,不足为虑。
却不想宋国小儿以火药破阵,大败亏输,至今日又二十年,居然一败再败,竟至于斯。
大势已去……”
听出阿术生出死志,张易急忙劝道:“国朝大将凋零,元帅堪为定海神针,当继续坐镇一面啊。
宋国厉害,不过在于武器,国朝疆域广大,自可节节抵抗,假以时日,定然能够克制,元帅当留有用之身以图将来。”
“真是武器问题吗?”阿术失笑反问。
张易立刻支支吾吾。
“事到如今,有何忌讳可言?”阿术意兴阑珊地说道:“纵观兵将,凡有怯薛领兵督战,方能死战不退,怯薛一去,无论蒙汉,立刻降者无数。
人心既丧,大势如何挽回?
说到底,蒙古人是蛮子,非正统,又不能彻底收复人心,看北地百姓喜迎宋军便知一二。”
“元帅……”张易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是传统的汉人,最讲究“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一套。
当初他由刘秉忠推荐进入忽必烈幕府时便得信重,最终官至中书右丞、枢密副使,可谓汉人之极了。
真金继位,荣宠不减,如此状况下,他是不愿意背叛的。
但是目前的局势,愿意为元庭死战到底的确实不多了,特别是基层军兵。
虽说真金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减负的政策,但是粮食就这么多,再减也减不了多少,加上官员豪强的上下其手,百姓负担其实没轻多少。
吃不饱饭还卖命?不把枪口顶在脑门上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宋军优势明显,建功立业求富贵的可能性不大,就更加没人愿意卖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