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宪法与皇权
内阁大厅里,九辅臣团团而坐,都是沉思不语。
皇帝的话实在是太有冲击力,哪怕他们久经风浪,甚至是死人堆里打过滚的李庭芝,都需要缓一缓。
良久,文天祥叹道:“陛下诚心,秦皇汉武不能及,遑论隋唐各帝。”
李庭芝接道:“国朝得遇如此皇帝,实乃天佑,臣子得遇如此皇帝,夫复何求?”
“得遇如此圣君,纵死何妨?”陈文龙说道。
王应麟说道:“不必轻言生死,须得不负陛下重托方可。”
“确实如此。”李庭芝点头道:“按照陛下所言,首先确定皇权之来源,如何说?”
不好说。
皇位是权力,权力来源于武力,这就是人间真实。
那么武力来源何处?
武力是军队,构成军队的主体是百姓,因此说皇权由百姓决定未尝不可。
只是如何说皇权由百姓决定?
众人都是饱学之辈,才智亦是顶尖,除了某个凑数的存在,饶是如此,一时半刻不能很好地作出阐述。
“用陛下的话说,皇权来源于人民,那么,先定义人民!”李庭芝说道:“人民,有国朝户籍,官府登记在册的便可为人民。”
“不妥,作奸犯科者岂可为人民?”刘黻反驳道。
陈文龙说道:“作奸犯科未必不能力挽狂澜,便如狄青。”
狄青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然后成了国之干城。
“此乃个例,多数作奸犯科者得势,不过祸国殃民,比如高俅!”刘黻说道。
“争议暂且搁置,先梳理大纲,分歧处慢慢商议不迟!”赵吉睿做了和事佬。
“该当如此,时不我待。”王应麟说道。
人臣的最终抱负从来都不是取皇帝而代之,也不是匡扶社稷立不世之功,而是把皇帝的权力锁进笼子里!
从皇帝诞生伊始,大家就在追求这点。
从最早的皇权相权之争,到本朝圣旨颁发过程,都可以看到对皇权的制约。
但是效果不大。
宰相没了,变成了三省,三省驳回圣旨的故事少之又少。
说到底,皇帝生杀予夺,不听话就换,总会有听话的,这就是皇权不可限制的根源。
“所以限制皇权,须得强化内阁权力?”赵吉睿皱眉。
作为内阁吉祥物的亲王,他是不在意内阁权力大小的,但是万一出现权臣,完全掌控内阁彻底架空了皇帝呢?
到时候,说不得就是改朝换代。
如今的内阁辅臣都是忠心之辈,以后可未必。
“强化内阁可能发生架空皇权之事,但是只要保证权臣无法自立为帝,便无碍大局。”陈刚中说道:“说到底,陛下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而庸君无能,让权与强臣才能保证这点。
只要权臣不能自立,便可以保证国朝万世不移。”
强化内阁与限制权臣,完全两个极端,很难取得平衡。
“内阁大臣上任,须由皇帝提名,天下各军州长官票选,如何?”刘黻说道。
“不妥,若是皇帝怠慢政务不予提名,内阁岂非空缺?”陈刚中说道。
李庭芝点了点桌子,说道:“此等细节暂且不论,先讨论框架出来。
并且,陛下提出了五年发展计划,此亦关系长久,不能因为宪法之事而耽误。”
“李相所言甚是。”陆秀夫说道:“关于宪法,不妨回去各自草拟提案,一月后汇总商议,彼时求同存异,终究能够出现草稿。
另外,当广邀天下才智之辈参与,不妨请示陛下,将此事发于报纸之上。”
“可。”苗再成点头,道:“再设立宪司专责此事,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其中,官民但有所言,皆投于此。”
“苗相此意见极好,可行。”陈刚中赞了一句,又说道:“只是须待伪元使者离开再行,免得泄露天机。
若是伪元效法,只怕北地汉奸越发死心塌地,凭空增加攻略难度。”
“陈相此言有理,该当如此。”李庭芝点头。
苗再成到底是武职出身,忍不住说道:“和议固然给了国内休养生息之机,然战机出现,岂可坐视失去!”
“二十年驱逐鞑虏,不长。”李庭芝说道:“五年后,国朝新式火炮投入使用,任凭他坚关险隘,皆不堪一击,到那时,一鼓作气收复故土,抵定天下。”
“那时我等任期将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