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文学 > 天唐之下 > 第十七章 流言四起

第十七章 流言四起

两日后,八月初五。

距离八月十五还有十日,李僴从太子府那儿得知圣人会在八月十五夜于花萼楼设御宴,太子已被准许出席,并且圣人特意要求太子把李僴带上。

李僴自知时间紧迫,李林甫怕是要在这个重要节点对东宫下手。

从太子府出来,李僴忽闻远处有车马走来,便驻足府外停留片刻。

不多时。

马车停在太子府门口,其上走下一名绯袍老者。

李僴当即上前行礼,“国公安康。”

李适之瞧了眼李僴,笑道:“皇孙僴不必多礼,老夫听闻长安春出自皇孙之手,这段时日以来,老夫一日不品长安春便一日不得好睡。”

“国公过誉,只是奇技淫巧罢了,摆不上台面。”李僴不卑不亢。

对李适之尤为尊敬。

在韦坚案还没爆发之前,李适之是朝廷左相,又与李白等人并称为酒中八仙,只不过李适之在权术一道上造诣不如李林甫,使得相权旁落。

后又因为韦坚案被李林甫构陷,圣人贬去李适之左相之位,让其担任太子少保,上个月又被贬为宜春太守,权势一落千丈。

通过交谈得知李适之此次是来辞行的。

李僴叹道:“哥奴把持朝政,任由酷吏,使得大唐上下乌烟瘴气,乃国贼也!”

李适之下意识看了眼左右,压低声音说道:“皇孙可不能让哥奴听见,不然以哥奴的气量定会为难皇孙。离开了朝堂也好,能安心饮酒作诗了。”

李僴暗自摇头。

正如李适之所言,李林甫肚量极小,定会对李适之赶尽杀绝。

只是李适之还没意识到这点。

“不提也罢,我只是不愿让大唐被这些奸臣祸害。”李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李适之是个值得拉拢的老臣。

而且他与李白等人关系莫逆,李僴自然也想当面见识诗仙的魅力。

一番交谈后,李僴辞别。

前往清风酒楼的路上,李僴心中不免生出一些恶趣味,若是李白没有生在这个时代,没准能够盗用这位诗仙的千古名诗为自己造势。

清风酒楼。

方绍义伤势并未完全痊愈,已经开始劳碌。

得知李僴到来,方绍义甚是高兴。

昨日清风酒楼的入账突破一百贯,这是令人振奋的数字,李僴不为所动。

这个数字还是太少了。

如何能养得起百万兵马?

“这只是开始,京城的王公贵族出手阔绰,让清风酒楼定时供给一定量的长安春,而且长安春的名声已经传至洛阳,不少商贾欲把长安春带回洛阳。”方绍义越说越兴奋。

半个月前清风酒楼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半个月后清风酒楼已成为风靡长安的酒肆,甚至出现在许多诗人的名句之中。

当真如一场梦。

有时方绍义心想,如果这真是一场梦,他情愿这场梦永远不会醒来。

酒楼经营之事李僴放心交给方绍义打理,而后询问近些日子来长安是否有什么事情发生,李僴深居简出,所了解的事情未必有方绍义知道的多。

“还真有……”方绍义把门关上。

并且让伙计把守门口,不让任何人靠近雅间。

“这几天长安坊间有流言称太子良娣杜氏与母族密谋,欲共立太子为帝。原本只是流言,不过坊间又传出太子与杜良娣和离,让这些流言甚嚣尘上。”

李僴眉头紧皱。

他低估了柳勣与吉温,短短几日就已经让事情发酵。

只怕圣人也已听到只言片语。

更要命的是李亨与杜良娣和离,助长了这些流言。

圣人会怎么看?

“我们要不要做点什么?”方绍义开口。

在方绍义看来,李僴是太子的亲子,自然是站在东宫的立场。

反正他已经死过一次。

何惧之有?

李僴摇头,“不必,我已有对策。”

“是了。”

“我上次让丈人做的事情,给我办妥了么?”

方绍义反应过来,“我已经物色了两人,一人名为张小敬,另一人名为张小年,这二人在游侠儿之中享有威名,而且武艺精湛。”

张小敬?

李僴愣了愣,“他们在哪儿?”

方绍义领着李僴来到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